第748章 我第一个不乐意了
作者:孤舟牧云   继承土地庙,从教黄皮子讨封开始最新章节     
    大黄淡淡说道:“流民是垃圾,是因为他们没有了劳动的能力,无法再为城镇创造财富,反而还需要君王赈济钱财粮食才能生存。伍相说安置流民是必修课,然而有多少国家认真做了呢?有多少君王真心实意的去调拨钱粮呢?”
    听到这话,翁胖子插话道:“我们姜国就做了!离王后在时,连续二十年,每年都调拨钱粮,赈济灾民!”
    说完,翁胖子跪倒在地,“王子殿下、公主殿下,我不是故意提起先王后,而是发自肺腑的感谢王后,为姜国数万百姓感激王后啊!”
    在场的除了翁胖子、龙阳和龙葵,其他都是外国人。
    对于姜国的过去并不了解,也没有沐浴过离王后的恩德。
    不过,民间对离王后的评价非常高,尤其是织造绣品,贩卖后换取钱粮补贴国用。
    二十年间连续不断赈济灾民,离王后就是万家生佛般的存在。
    伍子胥看了看翁胖子。
    这家伙是姜国的,怎么反驳起黄相了?
    但是,这家伙也不像是要帮自己说话啊。
    他咳了咳,说道“黄相,真心实意安置流民的国家还是很多的。你方才的说法,有点儿偏激了。”
    大黄不以为意,反而哈哈大笑起来。
    “那些君王安置流民,是因为流民被安置后,可以种地、织布、放牧,而无论他们干什么,都能为国家创造财富。所以,流民本质上还不是垃圾,君王安置流民也不是出于仁慈。”
    说罢,大黄向龙阳拱了拱手,“我无意冒犯先王后,还请君上海涵!”
    旁边的龙葵摇了摇头,“国相论道,事关天地至理、万民公利,无需避讳一家一姓私事,你但说无妨!”
    大黄点了点头,“只要流民还能创造价值,他们就不会变成垃圾,君王和官员们会想办法拯救他们,让他们回到种地、放牧的生活中去。这不是因为仁慈!”
    “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假如有一天,君王不需要百姓种地了,也不需要百姓放牧了,他们还会热衷于安置流民吗?”
    伍子胥大声反驳道:“黄相此言差矣!无农不稳,无论何时,农桑都是立国之本!君王怎么可能不需要百姓种地?”
    大黄指了指稷下饭庄的方向。
    “稷下乘凉,你应该知道吧?”
    “自然是知道的!”
    “假如有亩产万斤的作物,一亩田相当于当下五十亩,一个农夫种地的收获就抵得上当下五十个农夫。那是不是说,就会有四十九个农夫失去价值,成为垃圾呢?”
    伍子胥瞬间傻眼。
    虽然大黄说的是“假设”,但是这个假设太真实了。
    即便不是四十九个农夫失去价值,十个八个总是有的。
    这些人一旦成为流民,君王还会花费大力气安置他们吗?
    如果得不到安置,这些流民不就成了国家的垃圾了吗?
    只是,伍子胥不敢接这个话。
    大黄朝北方拱了拱手,“我的老师说过一句话……”
    岳川顿时一机灵,因为他就坐在大黄北方。
    不过在场众人都没有看岳川,而是浑身一震,正襟危坐、整理衣冠,仔细聆听大黄的讲话。
    因为他们都知道,每当大黄说出“我的老师”,接下来的内容必定震耳发聩。
    “老师说,当这个国家吃不上饭的时候,他们叫农民为农民伯伯,君王也会祭祀五谷、丰收,甚至喊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话。”
    “当农民卖力干活,谷物丰收增产,让这个国家吃饱饭的时候,他们又叫农民为农民兄弟,君王不再亲自下田开犁,也不再重视农桑,开始信奉‘君权神授’,把一切好日子都归咎于神的恩赐。”
    “当这个国家吃饱了,甚至吃撑了的时候,他们就叫农民为泥腿子。他们开始把农民赶离家乡,夺走他们的土地,在上面修筑新的城池。”
    “而失去土地的农民就成了这个国家的垃圾,如果他们去工地上搬砖,就是垃圾回收再利用,如果他们四处流浪,那就是在垃圾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伍子胥哈哈大笑,“黄相,你这话太偏激了!哪个国家会干出这种天怒人怨、人神共愤的事情?”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再昏聩的昏聩也不可能这样做!”
    “当今天下,每个国家都在催生人口,滋养人丁,谁会嫌自己国家人多呢?”
    大黄没有反驳,而是静静地听着,静静地看着。
    很快,伍子胥就说不下去了。
    因为他意识到一个问题。
    假如每个国家都这样疯狂的催生人口,当人口数量超过土地承载,必然会产生数量众多的无地农民。
    这些农民能干什么?
    他们不能种地,就只能去做其他行业。
    可如果,他们每个行业都做不了,是不是就成了国家的垃圾?
    大黄看到伍子胥的表情,心中已经了然。
    “伍相,你想到了?”
    伍子胥深吸一口气,“黄相高明!能看到百年之后的危局!”
    大黄摇了摇头,“我没有这份眼光,是我的老师看到了,又告诉我的。”
    伍子胥顿时神情一肃,拱手拜下,“真希望能见一见尊师!”
    大黄笑而不语,继续自己的论道。
    “伍相,乡村顺应天地自然,所以长久。千年、万年,都没有变化。但是城镇不同,每十年一小变,百年一大变。”
    “每次变更,必然有某些群体受到冲击,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因之改变。他们很可能会失去一切,成为其他人眼中的‘垃圾’。”
    “将来,会有更多的人进入城镇,冲击城镇中脆弱的秩序,想要取代城镇中人们的位置,‘垃圾’自然会越来越多。”
    “失去一切的人,必然会为了生存而做出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情。这一点,我们的姜十三就是很好的例子!”
    “他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就依靠武力,‘吃百家饭’、‘穿百家衣’,成为东郭的不安定因素。假以时日,必定成为姜国一患。”
    “好在,王子阳及时处理了姜十三,将之变废为宝,变害为利!”
    “所以,一个国家是否会产生垃圾,关键在于君王!一个国家的垃圾能不能转变,也同样取决于君王!”
    “某种意义上讲,君王就是垃圾的源头。”
    听到这话,伍子胥久久无语,龙阳也久久无语。
    翁胖子第一个不乐意了。
    “国相,你说这话,我第一个不乐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