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新人入厂
作者:朱旁逸   开局举报系统,我超脱了最新章节     
    随着周正决定大力扩招人员,招到的工人变多,大量财富释放出去,工人腰包鼓起,自发有人配套餐饮、旅社、娱乐、剧院、报社等设施。
    大量商人前来寻求商机,齐下村又是砖石、水泥、钢铁厂的原产地,于是,在周正无形的影响下,一栋栋钢筋混凝土建筑拔地而起,渐渐有了后世乡村小镇的模样。
    供需关系齐齐上涨,大量热钱投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聚集在齐下村。
    今天,又是一批新员工进来的日子。
    陈口儿跟着招工负责人,刚走进齐下村的地盘,就感到明显的不同。
    平整的水泥路,两边是人工种植的绿化树,整整齐齐好像两排卫兵,绿化树之后,是行人专用的道路。
    干净整洁、平整!
    走在这样的路上,他走了三天已经酸痛的脚板,似乎也不疼了。
    陈口儿忍不住遥望四周,他发现,这里和其他地方,有一种完全不同的气息。
    仿佛两个世界!
    “嘚嘚...”
    四轮马车载着沉重的货物,来到十字路口,在一个身穿浅绿色马甲的工人指导下,慢慢减速,等到行人通过,侧方的车辆也通过后,马车才在工人的指挥下前行。
    车队排成长龙,真有书中所说车水马龙的意境。
    “叮铃铃...”
    陈口儿转头望去,惊讶的看到,有人骑着两个轮子的铁架子,奔行在道路上,速度还很快。
    其他新来的工人一阵骚动,队形也微微变形。
    “慌什么,脚踏车而已,你们没见过的东西还有很多。”
    “早点习惯,给我保持好队形。”
    领头的负责人走到人群右侧,大声呵斥惊恐的新工人。
    陈口儿默默回到自己的位置,但还是忍不住频频看向已经跑到身前的“脚踏车。”
    他知道这是“掰涩叩”,是国外才有的东西,整个国内都没有多少,若非他见多识广,也会为此惊恐。
    “脚踏车”只是国人的译名,他没想到,这里已经有了“掰涩叩”,看样子还不少,老工人都习以为常。
    小插曲过后,队伍逐渐走进村子,陈口儿敏锐的发现,这里几乎每堵墙上都写着汉字。
    “大干快上,多快好省。”
    “大办农业,大有作为。”“农村发展,人人有责。”“共建共享,美丽乡村。”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妇女能顶半边天。”“生男生女一个样。”“男女平等。”
    路过的工人们习以为常,陈口儿忍不住拉了拉他旁边维持秩序的一个老工人,指着“妇女能顶半边天”问了起来。
    “哥哥,你好,那几个字你认识吗?”
    老工人只是瞥了一眼,就向他解释起来。
    “妇女能顶半边天,这是说,妇女也能撑起一片天,不比男人差。”
    “你上了夜课,自然就知道了。”
    陈口儿心中一震,心中有些不可思议。
    既震惊于一个普通的老工人识字,又震惊这标语的意思,更震惊于这里人们的态度。
    看着这里干净整洁的环境,写满了墙壁的大字标语,一个个习以为常的工人,他的灵魂微微颤栗。
    他忽然明白了这里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之处。
    这,就是他梦寐以求的“文明”“自由”“民主”“科学”的气息。
    以新的心态去看待这里的一切,他眼眶忍不住湿润。
    “自主不奴隶、进步不保守、进取不退缩、世界不封锁、实而不虚,科学不迷信。”
    这是他做梦都想看到的东西。
    随着深入,高楼、大厦、街道、轿车等等,在其他地方闻所未闻的东西,这里却司空见惯。
    来到一个广场,人群分成了一百个队列。
    陈口儿踮脚望去,最前面是一个穿着白工衣的剃头匠。
    工衣的款式早已经流传出去,外面很多人都喜欢这种简单干练的服装,剃头也一样,来这里剃头,似乎成了一种潜规则。
    看着自己头上的辫子落地,陈口儿心情复杂,曾经他想尽办法也没有剪下的辫子,这里轻而易举就剪了,还没有人感到奇怪!
    压住心中的思绪,他跟随剪完发的人重新集合。
    在新的接待人员安排下,陈口儿领到一份洗漱用品和一个盆,被送到一个澡堂,里面带着口罩的师傅狠狠给他搓了个澡。
    他感觉皮都搓掉了一层,不过搓了之后很舒服,唯一可惜的是,他的衣服被收走了,听搓澡师傅说要拿去烧了,说是什么防疫。
    陈口儿有些心疼,那是他来之前特意选的一件好衣服,上面只有三个补丁,他媳妇特意给他补的,他有些不情愿,但在搓澡师傅的严厉要求下,只能顺从。
    好在出来后,有专门的人守在这边,递给了他一套新衣服。
    陈口儿小心的看了一下,连内裤都有。
    他有些脸红,不好意思多待,匆匆穿好衣服就出了澡堂。
    在澡堂后的操场上,提前洗好的人已经出来,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他自己也找了个角落站着,旁边有修建的水泥石台,似乎是给人坐的。
    他没有坐,摸着刚穿上的新衣服,他怕弄脏了。
    很快,人们全部集合在一起,负责人清点了人数之后,就把他们带到了一所学堂。
    陈口儿留意了一下,这是一个叫“齐下小学”的学堂。
    进入学校,他竟然在这里发现了篮球场,足足有三个,却还不够用,很多小孩子等在场外,似乎也是打篮球的人。
    一行人来到学校食堂吃了饭,食物很丰盛,有馒头,有窝窝头,还有玉米饭,最令他欣喜的是,竟然有红烧肉。
    吃过晚饭,他们重新集合,在负责人的带领下,走向教学楼。
    穿过篮球场,在教学楼下,他还发现了二十座乒乓球台,而且都是水泥做的,这让他很羡慕。
    他在以前读书的学堂,没有见过这些东西。
    一路走过来,每路过一间教室,等在教室旁边的老师就会领一部分人进入教室,人员逐渐开始分流。
    陈口儿进入教室的时候,下意识看了门上的牌匾。
    “三年二班。”
    他默默记下教室的名字,或许,以后上夜课,他都是在这个教室。
    坐在教室里,石灰刷白的墙壁,透明的玻璃窗,明晃晃的电灯,干净整洁的桌椅,前面的黑板上方,写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后面的黑板上,写有“学习园地,”上面是很多小朋友的涂鸦。
    看着和以往迥然不同的教室,陈口儿鼻子微微发酸,这里的学习环境,他做梦也不曾想过,心中更是激动得颤抖。
    “国家有望,民族有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