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包产到户
作者:田边小草   后娘重生:爸,我妈三天没打我了最新章节     
    鸡还没卖完,村里又发生一件大事。
    农机站那边送来了手扶拖拉机。这是他们生产队从去年就开始定的。每隔三个月会送来一辆。
    今年这是最后一辆。
    开车的是张三喜,村里人在那边验货,张秀花拉着张三喜问话,“你们农机站有没有联合收割机?”
    “有!但是价格贵着呢。”张三喜觉得她不用想了,“那样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至少得两三万。你有那么多钱吗?”
    张秀花倒吸一口凉气,居然这么贵!她退而求其次,“有玉米播种机吗?”
    张三喜瞪大眼睛,“播种机?要那玩意干嘛?直接挖坑撒进去呗。”
    张秀花哼道,“一看你们就没好好研究。国外早就有这东西了。一亩两亩撒种当然不累。可咱们屯这么多地,如果有播种机能省多少事啊。”
    张三喜听到国外有,他仔细想想,这东西可能真有销路,可他说了不算,“这东西暂时没有收割机卖得好。咱们农机站每年能申请到的铁是固定的,上面不批,设计出来也没用。路要一步步走,饭要一步步吃。你别着急。”
    张秀花叹了口气。明年就分地了,她不着急是不可能的。她可种不了那么多亩地。
    农机站的事情算是过去了。
    进入腊月,张秀花这边的养鸡场终于全部清空。
    因为下着雪,不好清理卫生,只在里面弄了些石灰消毒。等来年春天再统一打扫干净。
    张秀花这边拿到账本,把珠珠和继林两个小壮劳力全叫过来帮她算账。
    终于在第三天全部算完,将账本交到大队会计那边。
    她这边的账本只是她这个养鸡场两年的账目。
    铁梨花喂养的那个养鸡场账是单开的。并不在一起。因为投资人不一样。
    张秀花这个养鸡场,她占的大头七成,社员们只有三成。
    去年的总共收了颗鸡蛋。今年鸡蛋总共收了鸡蛋。入账块2毛5分钱。除去种蛋、疫苗、工资、电费、饲料等开支,差不多还有块2毛5分钱。
    近一万只鸡,单价比肉鸡要贵,八毛三分钱。蛋鸡要比肉鸡轻很多,也就三斤多重,总收入是块4毛钱。
    所有加在一起是块块6毛五分钱。生产队占三成,就是块七毛九分钱。
    要知道当初投入是两万块钱,现在却是翻了近一倍。净利润达到96.5%。当然这是两年的,平均到每一年是48.25%。
    大队干部们立刻召集全体社员开大会。
    向社员们宣读这个好消息。
    “也就是说当初投了1000可以收到1965?”有人问。
    大队会计点头,“对!就是这个意思。不过去年我们发了本金,今年就只发利润 ,也就是投1000发965。”
    这无疑是个好消息,尤其投张秀花这个蛋鸡养鸡场的社员很多,大家都能分到钱,全村人都很开心。
    此时各家壮劳力还没回来,但是这个消息无疑让大伙振奋。原来蛋鸡的利润比肉鸡高那么多。
    于是有社员立即提议,明年他们村的养鸡场再养蛋鸡。
    “对!蛋鸡赚钱。不要养肉鸡,去年亏死了。”
    其实去年肉鸡没亏钱,只是对于社员们来说,没赚钱就等于亏钱。
    张秀花这边已经统计过了,明年还有三家生产队要弄养鸡场。加上之前的三家,再加上他们这两家,总共八家。
    周家村今年肉鸡赚到钱了,肯定还会养肉鸡。那三家养的是蛋鸡,明年是产蛋最丰盛的一年,肯定会继续养蛋鸡。新盖的这三家听说有两家要养蛋鸡,一家养肉鸡。
    张秀花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养肉鸡来得好。原因是因为养蛋鸡太多了。而且鸡蛋不像鸡方便运输。得天天送货,耽误时间。
    社员们七嘴八舌,争相发表自己的建议。
    “可是三家养肉鸡,会不会卖不出去?”
    “如果生鸡瘟怎么说?又得亏本!”
    社员们各持己见,各有各的想法。谁也不能说他们有错。毕竟肉鸡真的很容易出事。时间卡得太紧。
    大队长站在台上,往下压手势,示意大家先回去考虑,时间还早,明天他会派人到各家统计数据,少数服从多数。到时候咱们再定。
    社员们这才不讨论这事。
    大队长说起另一桩大事,“上面已经有文件下来,明年开春我们就得分地。到时候抓阄决定。有孩子的人家立刻去派出所登记,到时候我们就按照户口本上的人口分地。”
    这个消息当即炸开了锅。
    虽然他们早就得到风声要包产到户,也有亲戚在南方,他们也早早就分了地。可是真落到他们身上,多少有点惶恐不安。
    习惯躲懒的汉子们两眼彷徨,扯着嗓子大声喊,“吃大锅饭多好啊,为什么要分地?我不想分!”
    人口多,家里壮劳力也多的人家则是拍手叫好,“早就该分了。省得天天为了点活计干架。”
    还有的社员则是追问细节,比如地都分了,那宅基地怎么分?
    “上面说按户分。”大队长指着大谷场,“这片区域就是分给大家做宅基地的。先到先得。你们先申请,我们按顺序分。”
    听到这话,社员立刻挤到大队长面前,让他现在就登记。
    大队长被推到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心头也蹿起火,大吼一声,“你们先分家再分宅基地!不把户口迁出来,我怎么给你们分宅基地?”
    于是这些想要宅基地的人眼珠子转了转,打算回去之后就得分家。
    现在还不急着离开,他们还想问分法。因为他们李家屯的地分为许多种。
    林地(也叫山地),旱地和水田。水田是专门种水稻的地。东北的五常大米全国闻名。他们屯的水田不多,但是无疑分到水田得到的产出才多。
    大队长说了情况。林地的份额是0.5,旱地是1,水田是1.5。
    水田可以种水稻,普通水稻一亩就可以上千斤,而旱地只能种花生、玉米和黄豆之类的,产量高,但是总价值却只有水田的一半。
    李家屯的水田和林地不多,所以大队长采用抽签的方式。谁抽的签在前面谁就可以先选。如果后面的人不满意结果,可以找前面的人商量换地。如果对方不乐意,那就没办法。队里是不管的。
    大队长说完规则,就让各家回去准备。
    分地是明年开春才分。现在一切都还来得及。
    散会后,社员们三三两两结伴回家。
    有的人家就在路上商量分家的事,必须分家。十几年才分一次地,下次分宅基地还不知道什么时候,错过这次又得等十几年。这么好的机会不能错过。
    有的人家则后悔自己闺女嫁早了,要是闺女没嫁人,户口就还在家,分地也能多分些。
    有的人家则庆幸自己家娶了儿媳妇,到时候又能多分一点地。
    也有的人家则回去张罗娶儿媳妇,早点把名字写进户口本,到时候就能多分一点。
    也有的人家因为孩子还在肚子里,没生出来,算算日子,也不到生产日期,就有点责怪孩子没能早点来。
    有人欢喜有人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