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办大事儿
作者:栀虞1014   六十年代:开局就是新婚最新章节     
    杨聪还拿杨睿举例子:“就比方说老四家,他家里孩子还小,炕倒是能腾出一张来,但爹你问问他,他愿不愿意让知青往他家住去?”
    杨父看向杨睿,杨睿很果断的摇了摇头:“我家盖房子,是想让住的宽敞点的,可不是给那啥知青留着的!”
    杨父又看向温暖:“老四家的,你觉着应该怎么着?”
    “爹,我也不太懂这个呀!”温暖一推二五六,“要不等那些下乡知青到咱屯子了以后再说?保不准人家也有什么想法呢?”
    这知青可不只有一批,未来可以说得上是源源不断的。
    温暖才不会给自己找事儿呢!
    杨父点头,决定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那些城里娃娃,去各家住着也行。
    再不然,屯子里一些没窗烂门,房顶上还破个洞的土房子,也不是没有,修整修整,不也是能住人吗?
    ~~~~~~~~~~~~~
    知青下乡到底是小事儿,在这个时节,秋收才是大事儿。
    先收地瓜,土豆,然后是糜子,这糜子其实也就是大黄米,接着就是黄豆水稻,最后是苞米。
    杨家屯还算好的,属于比较富裕的大队。
    大队里养着牛,还有马,就是数量不太多。
    秋收的时候,这些牲畜能派上大用场,一马车一牛车的粮食从田间地头拉回屯子。
    这时候畜牲金贵,累着人了,也不能把畜牲累着了,都是一天几顿好草料的喂着,甚至半夜还得去喂上一两回。
    生怕马或者牛累着了,社员们还会自己上,不就是驮着粮食,担着担子运回屯里吗,他们也可以!
    温暖心疼杨睿干活儿累,三天两头给整点好的让他补补。
    嘿!这可倒好,像是补过头了一样!
    杨睿是腰也不酸了,腿也不麻了。下工以后,去河里游逛一圈,回来还抱着温暖一通骚话连篇。
    这把温暖给羞的,值得庆幸院子里的围墙建起来了,要是被人看见,他们两口子在院里就这样,那还咋见人呢?
    “媳妇儿,咱屯子那几个新来的小白脸,你见着了没?”前两天,杨父说的那些城里来的知识青年,还真的来了他们杨家屯。
    温暖那天去上班了,倒是没看见。
    反倒是杨睿,最喜欢凑热闹,混在人群里看了个正着。
    非常巧合的是,这次来的三个知青,全是十七八岁的小伙子。
    因为杨家屯没有现成的收拾好的,能住下的房子,杨父就把这三个知青给拆开了,大队干部一家塞一个。
    比方说,杨父自留了一个叫王建国的知青,杨父住的老屋那边,没分家之前,他们老两口,加上四个儿子儿媳妇包括孙子孙女都能住的下。
    更别提现在分家了,三个小儿子都分了出去,塞下一个知青完全没有一点问题。
    直接就打发这个叫王建国的知青跟二孙子铁蛋一块住了,反正他们年龄差不多,应该也能处的来。
    至于另外两个男知青,一个叫梁勇的,塞进了治保主任杨生家,一个叫赵磊的,塞到了会计家。
    说是等秋收结束了以后,再决定这仨知青到底住哪儿。
    温暖愣了一下,才想起知青进村的事来:“咋了?我这天天忙的晕头转向的,还没见着呢!你瞅见了?”
    “瞅见了!嫩瓜秧子似的!干活儿还不如我厉害呢!”杨睿暗戳戳的,似乎意有所指。
    温暖瞬间就懂了,好笑又无奈,摸摸杨睿的俊脸:“咋滴?我男人还不自信了啊?我这都结婚带俩娃了,还能有啥别的心思不成啊?”
    “谁说我不自信?对上谁我都不带虚的!这不是怕媳妇你嫌我没文化吗?”
    杨睿倒不是怀疑媳妇儿,也就是找机会跟媳妇儿亲近亲近罢了。
    他一边说,还一边用手拉着温暖的小嫩手,让她去摸自己的腹肌。
    温暖脸色不变,手上的动作不用旁边的男人引导,就东摸摸西戳戳了起来,面上还一本正经的说道:
    “你要是不自信,那就每天下工以后,我再教你点文化知识!”
    杨睿被媳妇儿的小手,点的全身都好像着了火一般,声音暗哑:“行!都听你的,白天我跟你学,晚上咱们俩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温暖:“嗯?”
    “现在就晚上了,媳妇儿,咱们一块儿探讨探讨,怎么才能攻池略地呢?”
    说着,杨睿一把就把温暖抱起来,半扔半放的整到炕上。
    温暖也不拒绝:“孩子!甜甜和成成还搁旁边睡着呢!”
    杨睿脱了上衣才上炕去:“没事儿!俩孩子在一边睡的香着呢!
    这俩孩子,真是我的心肝儿,瞅瞅,这是知道他们爹要办大事了!睡得多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