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琼华和硕格格
作者:酸奶配葡萄   综影视:卷王娘娘她恃美行凶最新章节     
    【前言:《如懿传》多私设,时间线+身份。参考次序为:百科、影视剧、小说。
    基本以百度为准,算不算私设其实我也有些分不清了。】
    因为先前有宝子没看到,我在新章再贴一遍。
    如遇私设,会尽量提前在上一章或前言标注tips。
    因《如懿传》和《甄嬛传》时间线相冲突,所以干脆以正史雍正时间线为参考,再结合剧中剧情做修改。
    已知,熹妃回宫剧情后六年雍正被屠龙。
    雍正死于1735年,所以熹妃回宫为1729年。
    扳倒宜修是在3年后,甄嬛第四次有孕。
    所以便是1733年,同年三阿哥被革黄袋子、与皇后死生不复相见。
    如此,抓紧时间春天搞事,夏日选福晋,走剧情八月(秋)完婚,妥妥的来得及!
    *
    *
    在金玉妍的安排下,金氏一族在有条不紊的蚕食着玉氏的附属。
    在她彻底了解了李朝的历史、经济、兵力、财政等现状后,她便开始了布局与行动。
    《青龙诀》的运行非常的不顺利,但金玉妍知道这是灵气稀薄的问题,不是她努力与否的问题。
    每日冥想,会促进她和空气中木灵气的沟通。
    不过是半年,她的皮肤宛若白瓷,身上逐渐弥漫一种淡淡的花草香味。
    除此之外,她对‘植物’的理解能力上升了。
    培植花草,只要冥想做感应,便能知晓其最好的培育方式。
    凡间寻常谷物,于仙家动辄移山填海的本事来说,只配做入门中的入门。
    得出这般结论后,金玉妍不由得顿感唏嘘。
    眼界的开阔从来都是读万卷书后的行万里路啊……
    饶是她曾经在种花家读过数十本修仙小说,其震撼又哪里有她亲身体会过来的真切。
    金玉妍最先动手培育改良的,便是大米与小麦。
    米、面,俱全,便能尽最大的可能去避免饥荒,而这两种作物,也都是能适应东北这里的气候和土地能开垦种植的。
    土豆、地瓜、玉米、花生,四板斧缺一不可。
    从金氏所属田地中开始助力种植,今年冬贩卖,不做高价只以碾压级别的亩产取胜。
    政经自古不分家,经济方面是金玉妍的强势,民富则国强这个道理亘古不变。
    吃饱饭、穿暖衣,才会产生衍生需求,经济才会开始流通,商人才能牟利开始富裕。
    富裕了便会滋生欲望,而欲望本身便是充满祸水的深渊。
    又是半年,在金玉妍的填鸭式灌输下,金三保已然理解了她的话术和追求的目标。
    他已然有些分不清自己是否被金玉妍所描述的荣华富贵迷晕了眼,他激动的究竟是自己能有远大抱负,还是金玉妍的允诺。
    又是一次下属聚餐。
    李朝之中,贵族分三六九等,而除去那最高等的贵族以外,其他人的生活和平民百姓无太大差异。
    寻一处空地、野外支起篝火,烤一头羊与现猎的豪猪,再配上一坛腌菜,已然是丰盛的晚餐了。
    只是今日不同的是,金三保今天自带了很多的东西。
    蒸了三屉白馒头、熬了一锅粥、又蒸了足足数十根玉米、带了一麻袋的地瓜,两盒子的生菜与黄豆芽。
    同僚、下属都被他的大手笔给惊呆了。
    今天莫不是什么节日不成?
    “欸,别客气。
    这是我庄子上自己种的,刚收成的新米、新面,好吃的很!
    这些个啊……”
    说着,金三保便开始逐一介绍起了他手底下的这些农作物。
    “这得多贵啊,金大人。”
    “哪有,只要培育成功,能够达到量产,咱们以后家家都能吃饱饭。”
    ……
    有酒、有肉、有解腻且新鲜的蔬菜,还有着奢侈到可以敞开胃口大吃的主食。
    一群人,聊着聊着便聊到了近日的‘大清热’上。
    都想去大清,见见究竟有多么繁华,想去看看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人间天堂。
    近来追随金三保的人越来越多,便是同样心怀展望、且想要搏一搏才改换门庭的。
    酒过三巡,金三保也涨红着脸,拍着身边人的肩膀,就像是哥俩好一般的唠嗑着说道,
    “唉,我们受苦受累点没什么。说点掏心窝子的话,若是我的子孙后代能享福,我哪怕死了又如何?”
    “只要能融入进去,我们便是和那些八旗满人、汉人一起生活在那片辽阔的土地上。
    我们也会被叫做大清的鲜卑人?或者是李朝人。
    他们会和我们有分别心,可是只要我们有价值,就一定会有人和我们联姻、政治社交。
    届时,三代往后,你中我有我中有你,还分什么李朝、女真、汉民,我们都是生活在那富庶之地的大清人。”
    “去了那片土地的孩子们,能读圣贤书、能做大清的官僚、甚至能进那高高在上的紫禁王城,做什么京官!
    能去江南做富商,能坐着大船跨海去海外。
    就算是生活上遇到了什么困难,回来、回到这里,哪怕回来务农,这里依旧是他们的老家。
    我这么努力发展农耕是为什么啊,是为了守护住咱们生存的必须物品,让孩子们将来有个好退路。
    就算我们投靠了大清,将来我们这个小小的国家是由谁来管理,他都必须要将这里变得富裕起来。
    否则这外放的官岂不是个尸位素餐的废物?御史都会骂死他的。”
    金三保一句句的展望,让人热血沸腾起来。
    “你知道吗?我们的所谓王室,别说人家天潢贵胄的,连八旗贵族都比不上。”
    “这……怎么可能?”
    “你听我说,你瞧瞧这方帕子,我家宝贝给我裁的。
    你摸摸、你就摸摸这个角。”
    “丝滑,真的是太丝滑了,这是什么上好的布料?那大清贵人,可是都用着这样的布匹做衣裳?”
    百来号人,争先恐后的想要上前摸一摸,这只能够做一方帕子的布料,究竟是有多么的精贵、亲肤。
    “但!就是这帕子!就是咱们都觉得一顶一的布料,放在那大清,都不能拿给宫里的娘娘做件衣服!
    它最多算是三等料,上不得牌面。
    是下人,就是他们王族的世仆里的低等人才会穿的,但凡在主子面前得脸的丫鬟,都不会用这样的料子。”
    说到这里,金三保停顿了片刻,转头视线逐一从众人的脸上打量而过。
    他愤懑的抿着嘴,带着点咬牙切齿的不甘,怒喊道,
    “我们当个宝贝的东西,人家连看都不会看一眼!”
    什么叫做降维打击,什么叫做三观刷新。
    大清王族的下人,过得比他们这些自诩勋贵、士族的人穿得都要好!
    他们是个锤子的贵族啊!人家大清人,指不定的躲在被窝里,天天笑话他们是一群未开化的猴子、一群山野莽夫!
    “李朝无能啊!”
    不知何人,愤然砸了酒碗,扼腕叹息的同时,痛哭了起来。
    酒精度高,又没几碟花生米,醉成这样也实属正常。
    明明是一句大不敬的话,可在场的各位却没有一个觉得他哪里说错了。
    这不是李朝无能又是什么?!
    “总有一天,我们也会有的!
    总有一天,在座的你我,各位家人,我们都会有这份富贵!”
    ……
    金氏的威望日益增高,而李朝玉氏却不认为这只和一群刁民混迹在一起,还做些什么‘农务’‘商贾’之人能够威胁到他们高高在上的王位。
    时光荏苒。
    1723年,康熙宾天,雍正登基。
    次年,1724年,一千大军如同机械降神一般围堵王城,让李朝玉氏彻底成为历史。
    是了,没错,一千这人数在李朝已经能被称作‘大军’了。
    但无论如何,耗时五年兵变王城,坐在大王女之位上的金玉妍时年八岁。
    金三保用了他学了整整五年汉文的素养,翻遍了他能看懂的典籍,模仿着大清给金玉妍、他最爱的女儿、他家的祖宗,取了个封号。
    琼华大王女。
    ‘大’这一字在李朝,为尊、为嫡。
    金玉妍剩下的两位庶姐,只当得上一声王女,分辩全靠随缘与自觉。
    政变顺顺利利,与清朝的接触更是在金玉妍的指挥下,早已在康熙执政的最后几年做好了铺垫。
    先帝未完成之事业,向来是新帝待办的重中之重。
    玉氏的自大,让金氏天下得的顺利,且万众归心。
    与大清的接触便更是早早地提前。
    一切有条不紊,真正的目的掩盖在虚假的富贵之下滴水不漏。
    于金玉妍来讲,她这辈子目前来最不幸的一件事便是,她刚刚才引气入体。
    引气入体时,周遭的灵力不足,汲取方圆百里内所有植被的生机为她一人淬炼。
    “天降神罚,玉氏昏庸无道,如今便是我们金氏受命于天、替天行道之时。”
    恰好借着这个由头,起义造反在所有人看来都是天经地义了。
    之所以是‘机械降神’式的碾压胜利,无非是因为金玉妍把上辈子研究过的枪炮设计图、火药改良方式,记在脑子里并做出了简化版。
    威力没有当年征伐四海时的十分之一,但放在现在还在摒弃限制火器、崇尚弯弓搭箭的时代,却也是十分的具有威胁力了。
    大米、小麦、土豆、地瓜、玉米、各色瓜果蔬菜,在民间耕种推广得十分顺利。
    风调雨顺,加之附属官僚为了那泼天富贵鞠躬尽瘁的努力下,真就给李朝所有人民一种感觉:
    正是金氏受命于天,推翻了那迂腐无能的玉氏,才有了他们现在美满的生活。
    ……
    金玉妍一直有一种紧迫感,她需要趁着雍正活着的时候把事情办了。
    《如懿传》中的小四……忌惮玉氏、忌惮蒙古、忌惮贵族……堂堂大清皇帝,就没有他不忌惮的!何其愚蠢!
    他的心胸不及康熙、甚至连雍正都不如,所以李朝若是想要归顺大清且牟利,便只能在雍正继位的十三年内办好一切。
    *
    1726年,万寿节。
    李朝大王携琼华大王女入清道贺。
    万千的吉祥话,都抵不过献上重宝直戳农耕皇帝心巴的亩产过八百的水稻与小麦。
    这李朝的大王,不仅献上了栽培手段,更是献上了足足有一石之多的种子。
    好啊!他就喜欢这种实在的好人!
    此刻见到了实物,雍正才确信,一直以来李朝的示好,不是弄虚作假。
    瞧着这位李朝新王做的事便知道,他们是真的盼望大清帝王四海接归,真正的想要融入进正统。
    除此之外,据说还有叫做‘玉米’‘地瓜’‘土豆’‘白菜’‘白萝卜’等已经改良完毕,正准备全面试验大型种植的高亩产农作物。
    好啊!太好了啊!
    “愿大清皇上万寿吉祥!”
    “好!好!”
    心中所想嘴上所言,万千的花里胡哨之词,比不过这一个‘好’字。
    登基以来,他快乐的时刻莫过于此了。
    粮多则兵强马壮,这道理他怎么会不懂。
    心情大好之下,雍正连看着李朝大王特意献上的歌舞都上心了几分。
    乐器奏响,曲调却并不像是李朝那小国的传统民乐。
    舞娘的簇拥之中,一身段纤细、矮小似是只有十来岁的女童,单手持着一柄木制长剑缓缓地走出。
    翩跹而舞,但剑随身动之时又宛若游龙。
    是,剑舞!
    不是单纯的婀娜之态,一眼看去竟全是飒爽。
    雍正不免想起,大清入关以前,那些能上阵杀敌、带兵提刀斩敌将于马下的格格。
    何其明媚恣意!
    雍正喜爱这样的女子,如今见到这样的孩童,更是心生极大的赞赏之意。
    一曲终了,剑收回腰间,领舞的女童行叩拜大礼,对雍正献上祝福道,
    “李朝大公主金氏玉妍,借此剑舞,祝大清皇上,福如沧海无穷极,寿比灵椿过八千。且喜且乐,且以永日。”
    ……
    雍正觉得这李朝的新王实在是太会办事。
    送祝福也好、谈条件也好,桩桩则则,哪怕是趋炎附势般的附和,也是句句入心、怎么听都顺耳。
    作为帝王,雍正第一次发现,竟然相隔数万里,有一位小国之王竟然能如此的懂他,竟然与他如此相像。
    相见恨晚啊……
    如若此人是他的兄弟,他何尝会……
    万寿节,半月后。
    李朝归顺大清一事被敲定。
    李朝大王金氏三保,赐姓氏‘金佳’,入镶黄旗旗籍。
    李朝有功王公贵族,能人将士均被赐姓‘金佳氏’‘李佳氏’‘朴佳氏’……分别入下三旗。
    有功军士农民,入下三旗包衣。
    金佳三保,封异姓亲王,和硕荣亲王,世袭罔替。
    其大王子封世子。
    大王女封和硕格格,保留原封号‘琼华’。
    金佳三保正式迁居京城还有着很长的一段时间,且荣亲王府还需要修葺扩建。
    这段时间,金氏玉妍、皇帝新封的琼华和硕格格暂住紫禁城寿康宫,由太后于宫中抚养教导。
    金玉妍的恣意与明艳,着实闪瞎了很多人的眼。
    宫中没有嫡出公主,而在帝王的应允下,她的一应安排便都是比之嫡公主有过之无不及。
    金玉妍却是没想到,有一天她竟然还能有作为女儿去攻略前夫的这么一天。
    但,都是同一系列、同样的人,金玉妍拿捏起来简直不要太得心应手。
    雍正,到底还是又一次的着了她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