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割裂
作者:酸奶配葡萄   综影视:卷王娘娘她恃美行凶最新章节     
    燕王府的马车停在正阳门前。
    朱标死后,朱棣依旧军功赫赫威名正旺,加之晋王愈发不停歇的挤兑,如今的朱棣虽为燕王,却也不可以骑马进宫门了,王妃也是没有了坐撵的优待。
    是得像其他普通官宦人家一样,一步一步的走进宫内正殿求见。
    种种针对朱棣尽数收下没有表露出丝毫的不满。
    这让晋王很是暴躁,可如今因着他自己也生了重病,没有闲工夫再来找茬。
    “走吧,还有好长的一段路呢。”
    父子俩各自牵着发妻下车,一前一后缓步却端庄的走过正阳门、进入宫内。
    明宫比之紫禁城要大上数倍。
    走过正阳门,过洪武门,遂至外五龙桥,过桥至承天门,再复行一千零八百步抵内五龙桥,终过午门。
    午门至奉天门还有着三里的距离,过门绕行奉天殿,又过了一盏茶的时间,终于抵达乾清宫正殿门口。
    一般芝麻官面见皇帝,也是这样一个步骤,但凡有点体面的勋贵之家都不会从头走到尾。
    这一段路,是让人静心、反省,还是让人忍辱负重、在沉默中癫狂,走过一次的张知微不免有些好奇。
    饶是朱棣这样的硬身板,在正式步入乾清宫前,都要站在阴凉处吸几口气。
    他搀扶着徐仪华,帮她抵帕子、抵水,而后将身上的一切‘杂物’都扔给了走在最后面的仆从。
    朱高炽此时的模样,只能用狼狈来形容了。
    以往单独传召朱高炽的时候,他是可以车马至奉天门的。
    要不是一路上,张知微还能抽空帮他扇扇子、擦擦汗,他现在铁定是得像是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根本不是喘过来气再喝上两口水就能缓过来的。
    张知微仔细的帮朱高炽重新整理了一下仪容,调整了一下因为‘过量运动’而歪了的梁冠,重新帮忙整理了一下衣袍,精准的捏出每一个褶皱,关注到每一个阴影面的形体。
    她的一切忙碌,被站在一旁的朱棣看在眼里。
    张知微的体能和这份游刃有余,让他到这时才完全相信了朱高炽方才在车上说的话。
    当真是能吃两碗的强健女子啊。
    本来以为像徐仪华所说,给高炽娶回来个温婉得体的贤妻,结果……还能有这意外收获。
    朱棣很看好这一对日后回了北平,锻炼个半年以后的模样。
    不求朱高炽能像他二弟一样,但最起码形体得当、能策马、不至于走两步就像现在这样喘,也是好的啊!
    人心的感情是复杂的。
    朱棣肯定是关爱朱高炽不假,可这一份关爱和严父之情,遇到了总是被归类定义为‘懒惰’‘不自律’的肥胖症上时,心中的恨铁不成钢之意便会取代柔情。
    慈母多败儿,朱棣要当严父,他不能放任朱高炽堕落。
    这样的思维逻辑出现后,再配上朱高煦这样一个对照组,和时不时的茶言茶语,人的心就偏了。
    可现在,朱高炽身上多了一层‘他律’,朱棣少了对他品行上的不满,平时不显露的关心、担忧以及父爱总算是见了光。
    朱棣‘讨厌’朱高炽,从来都只是讨厌他的不自律,而非是讨厌他这个人。
    人首先自律,其次治家,而后才可以平天下。
    在这医疗不算特别发达的现今,肥胖搭配上暴食,就是板上钉钉的不自律的表现。
    连自己都自律约束不了,如何才能放心的将这个家交给他,如何能信任他去治理好天下?
    这是几次欲废太子的根本原因。
    而稳固住朱高炽太子之位的,也根本不是什么‘好圣孙’,而是从孙子这个载体中能够体现出来的品性。
    朱高炽的聪慧、朱高炽治家的能力,以及在孙子出生前后朱高炽管理燕王府、靖难之役时的表现、以及登基后监国的作为……
    种种迹象,让朱棣总算是能够确定,虽然朱高炽是个连自己都管理不好的废物,但是他的治家、治天下的能力远高于他的弟弟、乃至他朱棣本人。
    只要想明白这个道理,如今督促、陪伴着朱高炽减肥的思路便也就清晰了。
    这促进的只是夫妻关系吗?
    这维护的是世子之位,维护的是储君太子之位,这维护的是皇位的正统,更是朱棣心中长子永恒不变的分量,任凭日后朱高煦作何手段都无法动摇的长子朱高炽在父亲心中的情义。
    ……
    将朱棣那极力克制却依旧变幻莫测的小眼神尽收眼底,张知微勾唇一笑,对着朱高炽讲道,
    “爷,调整一下表情,新婚见祖父,怎么能是落水狗的模样。”
    “是了,是了。”
    朱高炽提息,遮掩掉疲惫,赶忙跟上朱棣的步伐。
    门口的老太监也出门相迎,一口一个‘燕王’一个‘大人’好不热情。
    朱棣进门口,最先看到的是朱元璋,而后是坐在下首由太监扇着扇子、舒适得端坐着的朱允炆夫妇。
    朱允炆只比朱高炽大上八个月。
    且在朱棣看来,朱允炆根本不配当所谓的皇太孙。
    就算德行能力一概不论,他朱允炆也根本就不算所谓‘嫡长孙’。
    只是常氏死,朱雄英死,他为妾的母亲吕氏被提为继室,他才勉强只占半个嫡字。
    真要论地地道道的朱标嫡子,也应该是他的弟弟,常氏的次子朱允熥。
    所以,如果此刻坐在这里的是朱允熥,如果朱允炆比朱高炽大上十岁,或者如果朱允炆天资聪慧有什么过人的功绩,再或者如果他这一路从正阳门走来妻子徐仪华不要这样劳累伤身,这一幕看在朱棣眼里都不会觉得有那么的刺眼。
    他自小戎马一生,随天子、一干老将打社稷平天下,如今却要被这身份不正、品性能力有待商榷、年纪更是比之自己儿子一样的黄口小儿压一头。
    他的妻、他的子、日后他的孙,更是要因着他为江山社稷做的一切贡献,因着这小儿的无能,反倒备受欺凌、享受不到一丁点他挣来的荣光。
    这一份割裂感,让朱棣心中酝酿着前所未有的愤怒。
    但,饶是如此,他还是咬紧牙关,面色不改对着朱元璋叩拜并致以问候。
    今日是他的长子携媳妇拜见祖父、拜见皇上的大吉日。
    他不能毁了这一天。
    现在不能,只要父亲在一日,他都不能对这一切表示出任何的不满。
    因为他服父亲,更是敬重同胞长兄。
    日后就藩天高皇帝远……
    可再往后的话,他却是想不下去了。
    高僧道衍的话,此刻一遍一遍的在他耳畔回荡着,久久不能停歇,更是让他有些听不清楚,父亲同他的儿子究竟在寒暄些什么。
    (道衍,是姚广孝,朱棣继位以后才给他复姓、赐名。我看宝子以为这是女主的布局,解释一下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