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0章 干旱
作者:商业机密也是机密   大汉同意你改革,没让你推翻自己最新章节     
    刘恢接过话说道,“文若,如果华夏遇到麻烦,解决麻烦的只会是华夏人。
    遇到战争,上战场的也是华夏百姓的孩子。
    我们千万不能做拿百姓的钱去办为了自己面子的事情。”
    荀彧知道,刘恢这话已经很重了。
    刘恢是在告诉他荀彧,我们头上的天就一个,那就是华夏所有的百姓,外人我们只要尽到人道主义就行了。
    荀彧点了点头。
    “从三月初开始,已经连续两个多月没有下雨了。”曹昂看到各地呈上来的奏折,眉头紧蹙。
    “大王,连续干旱,恐怕很多地方粮食都会绝收。”陈宫显得很是担心。
    魏国是一个主要依靠农业的国家,如果粮食生产出现问题,那将会是大问题。
    “为何不学华夏以前的打井、挖渠抗旱?”曹昂不解的问道。
    “大王,各地已经增加了徭役,也在安排这方面的事情,可是,今年已经来不及了。”陈宫说的是实话,粮食种植是有时间性的。
    “周边国家如何?”
    “大王,这次旱灾不少地方都出现。
    我们西边的吴国、仲国、鲁国、越国,北边的夏国、掖国、凉国和赵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陈宫知道曹昂的意思,那就是看能不能提前到周边国家购买粮食或者借粮。
    “华夏呢?难道他们没事?”
    “臣已经打听过,我们东边是华夏的荣郡了,那里粮食种植不多,加之华夏面积太大,影响并不大。”
    “左仆射以为该当如何解决?”
    “如果到了六月中旬还没有下雨,那么今年必然出现粮荒,百姓如果没有粮食,魏国的赋税就麻烦了。”
    曹昂脸上有些不喜,“孤是问你如何解决?”
    “以魏国名义给华夏借粮。”
    “我们借粮给百姓?”
    “借给百姓,所有的人收两成利息。
    我们可以先准备,等到下个月不下雨,我们就要将粮食运回来。”
    “华夏会借吗?”
    曹昂的问话让陈宫沉默了,其他人也一样。
    “仲达,你说说看,华夏会同意吗?”曹昂看向司马懿说道。
    “大王,借应该问题不大,不过,以华夏做事原则,是需要我们魏国拿出担保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要看到我们有偿还能力才会借。”司马懿说道。
    “华夏也太狠了!”
    “这些人难道一点同情心都没有?”
    “我不认为华夏会这样做?毕竟难民他们都愿意收。”
    ……
    朝堂上,大家都在窃窃私语。
    “仲达,你亲自去一趟,如果需要担保的话,我们就用赋税来担保。”曹昂并没有理会大家议论,因为他清楚,刘恢绝不会因为和你熟悉就借粮食给你。
    “喏,臣准备一下就会前往。”
    干旱并不是一家的问题,无数国家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六月初一
    华夏新一轮大选又要开始了。
    这次大选除了此前的香烟问题,基本没有过多的议论。
    民主党和进步党不知是看到了没有获胜的希望彻底躺平了,还是因为其他原因。
    这一次大选,他们两家罕见的在宣传上面没有投入,也就是说,还没开战,他们已经默认了自己的失败。
    刘恢也感到奇怪。
    “今年怎么一点也不热闹?”陈纪刚刚坐下,就十分不解的问道。
    “依老夫看,是因为支持率让民主党和自由党看到了太大差距。
    你没发现吗?”
    面对卢植的话,陈纪有些不解,“子干,发现什么?”
    “那就是今年郡、县选举竞争特别激烈。”
    卢植的话音落下,不少人赞同的点了点头。
    “差距太大,让大家把主力转移到了其他战场,说起来,也是明智的选择。”司马防说道。
    “按照你们的意思,刘恢这次获胜没有多大悬念了?”蔡邕比其他人更加关心结果,毕竟里面有刘恢的参与。
    “没得悬念,烟草一事这是他们打的唯一一张牌,没想到,不但没有伤到大统领,还让他支持率不降反升。
    这让其他人怎么办?”阎忠两手一摊。
    “众望所归,大家都希望他继续干下去!”
    “何止是华夏百姓,绝大部分国家的权力者都希望他干下去。
    因为他们需要一个更加稳定的华夏来维护国际秩序。”司马徽说道。
    “过完这一届,竞争一定会激烈。
    说句不好听的,其他政治人物和刘恢生在一个时代是真的不幸。”刘虞感慨的说道。
    陈纪接过话说道,“没有刘恢,大家连这个参与的机会都没有。
    就像报纸上经常说的,能不能赢和允不允许你参加,这完全是两回事。”
    陈纪的话得到大家一致认可,这些年来,所有的华夏人都逐步开始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力了。
    一直没有开口的郑玄,他看了一眼不远处的曹嵩,“巨高,听报纸上说,魏国有三个月没有下雨了?”
    曹嵩显得有些忧心忡忡,“是啊!也不知道该当如何?”
    庞德公不解的说道,“这有什么担心?华夏储备的粮食够华夏所有的人吃一年没问题,魏国人口才一百多万,应该没有问题吧?”
    荀爽看了一眼庞德公,“尚长,你是说话不腰痛,以前朝廷时期,遇到干旱,树皮草根都吃光,百姓依然填不饱肚子。”
    陈纪点了点头,“正如慈明所说,华夏现在有这条件,主要是土地太多,加上机械化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老夫相信,魏国农业生产技术肯定不如华夏。”
    陈纪逐步变成了一个华夏的脑残粉,他对华夏有着绝对的信心。
    陈珪说道,“据报纸上报道,这次受灾的国家不少,涉及两千万人。
    华夏的荣郡也受灾了。”
    “你们说这些国家怎么办?”刘虞问道。
    “只有两条路,一条路是让百姓节衣缩食,毕竟还有土豆红薯,收成减产,至少还有些。
    另外一条路,就是向其他国家购买粮食或者借粮。”
    “你不要说其他国家,直接说华夏好了。
    眼下除了华夏有能力做到,其他国家基本没有这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