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县委常委
作者:程无序   官场:官各一方最新章节     
    赵支流能咋想呢,他不想出风头罢了。
    陶云炎将平北交给他,支持平北修路,亲自帮平北招引项目落地,已经够让别人眼红的,若再去大张旗鼓地宣传自己,锋芒未免太盛。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写什么报告文学,上什么国家级大报,那是一个乡镇干部可以随便亮相的地方吗!
    叫得越响亮越让人生厌。优秀的人即使默不作声,谁也夺不走他的优秀。
    不出任何事情,不搞任何小动作,平稳度过“这个节骨眼”,才是明智的选择。
    官位之争,其激烈程度,局外人是难以想象的。
    自从王领益和孙哲出事后,一些人已经蠢蠢欲动。
    因为有陶云炎托底,赵支流并不关心这件事,可是周正行关心。
    他向赵支流透露,城关街道书记张晴,一个月内朝齐江跑了两次。她的一个亲戚是齐江省政协的领导。邵迎在离开青平县之前,将张晴提拔为城关街道一把手,就是她亲戚帮的忙。
    路伟也在活动,他虽然转任交通局长不久,可是面对千载难逢的补缺机遇,他很想趁机捡个漏。
    高鸣远为帮路伟实现愿望,专门备好五十万现金,供路伟随时使用。
    这些都是极隐秘的事,外人一般是不会知道的。
    周正行在政协机关多年,观人察事功夫练的炉火纯青。他这段时间一直和高鸣远混在一起,路伟和林生财吃饭时,他也经常作陪,由小见大,由因知果,很多事一悟就明白了。
    见张晴和路伟都在积极活动,周正行替赵支流着急。
    当然也是替自己着急。赵支流提拔到县里,他才有机会接赵支流的班。
    赵支流却按兵不动,仍然天天泡在修路工地上,忙起来就两头不见太阳。
    这怎么行,不要以为是陶云炎的嫡系,就觉得可以高枕无忧。
    陶云炎只是县里的领导,市里省里,随便哪个领导递个条子下来,都足以改变他的想法。
    赵支流让周正行安心工作,少管闲事。
    “周镇,升官谁都想,可是想法不能太多,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我在这个位置上,已经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若是真提拔上去,很难讲干成什么样。”
    周正行心里说,虚伪。
    赵支流也知道自己虚伪。
    他发觉周正行不对劲,和刚来平北时的状态完全不一样,虽然没有拆自己的台,可也没有怎么用出全力。
    这就是心生异志了。
    赵支流哪敢再和他不设防的交流。就是要说些不着边际的话,扰乱周正行的视线,虚虚实实,假假真真,对自己才是最安全的。
    两个月后,平北镇的所有道路工程完工通车,从镇驻地到各个村庄,全都通上柏油路。
    修完路,赵支流正式将穷山窝村搬迁提上日程。
    他亲自下到村里,征求村民意见,还请来规划专家和建筑设计师,为新穷山窝村规划美好未来。
    赵支流摆出一副,要在平北继续大干一场的架势。
    周正行现在开始站在林生财那一边,坚持要在镇驻地建安置房。
    “上面支持小城镇建设,林生财又愿意开发居民小区,我们就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借鸡下蛋,让农民上楼,既能推动镇驻地建设,又能增加镇驻地的人流。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宁晓菲的意见是,尊重农民的选择,毕竟是人家搬迁,不是镇领导搬迁,不要干强加于人的事情。
    赵支流认同宁晓菲的想法,“穷山窝村民都不希望搬到镇驻地来。”
    周正行急了,“我们已经为穷山窝做得够多了,不能什么事都依着他们的性子来。农民都是短视的……”
    宁晓菲最讨厌这句话,要据理力争,“周镇,你的思想有问题……”
    赵支流赶紧打断宁晓菲。
    万一他调离平北,就是宁晓菲和周正行搭班子,他不希望宁晓菲和周正行的关系闹僵了。
    “你们不要争了。周镇的想法没错,穷山窝村民的意见更重要。他们讲了,穷山窝已经不穷了,路也修好了,建材产业园投产了,水泥厂也很快要建成,为什么要赶我们走呢。”
    “听听,这就是农民的心声。建设小城镇是上面的精神,建设新农村也是上面的政策。我决定了,穷山窝村不迁到镇驻地,按照新农村的标准,在琼山重建穷山窝村。”
    周正行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和赵支流掰手腕,就这样以失败告终了。
    没过多久,赵支流请来的规划专家,就拿出了规划方案。
    穷山窝迁到两公里外的琼西村。
    琼西村在通往齐西县的道路西边,紧靠着西琼山,再往西一公里还有一个山前村。
    将穷山窝,琼西,山前三个村合并成一个村庄,更名为琼山村。第一期工程先在琼西村东侧,建设六排小康楼,用于安置穷山窝村民。
    穷山窝这个名字从此就成为了历史。
    陶云炎亲自帮扶的贫困村,将以富裕,时尚,宜居的新农村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
    赵支流做好了新琼山村的规划,却没能亲自实现这个蓝图。
    一个月后,赵支流升任青平县委常委,兼县委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