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傻柱的相亲标准
作者:司马签上签   四合院:想算计养老?那不可能最新章节     
    “出什么事儿了?你怎么哭了?”张大海拉着一大妈关切的问道。
    一大妈红着眼:“老张,你说你是图个啥呀。
    咱家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孙子孙女都有了。
    你犯得着跟一帮媒婆低三下四的吗?
    这年头多难呀,哪家都吃不饱饭,你还要花这么多钱请这些不相干的人吃酒席。
    你有这心思怎么不多帮衬帮衬咱家几个孩子?
    四九城都饿肚子了,津门那边不是更难?
    你就算不心疼几个孩子,你总该心疼你那几个孙子孙女吧。”
    张大海愣了一下,想到他确实是忽略了几个孩子,心里一阵愧疚。
    好一会儿他才叹了口气:“哎,老伴儿呀,我这辈子苦也吃够了,现在儿孙满堂,工作也顺利,也算是熬出头了,我别的都不图,就图个名声面子呀。
    你是知道我的,我这辈子最大的念想就是能像以前村里的族老们那样,吐口唾沫是个钉,说出的话能有一帮人听。
    在津门的时候,都是一帮老街坊,老邻居,互相之间太熟了,谁还不知道谁呀。
    大家嘻嘻哈哈的,谁也没把我张大海当回事儿。
    这次调到了四九城,我又当上了这个四合院的管事大爷,我这么多年的梦想才算是成了真。
    你看我跟那帮媒婆低三下四的,以为我很委屈?
    恰恰相反,我一点都不委屈。
    因为我是代表着整个四合院去跟她们打交道,整个四合院全都指望我一个人呢。
    只有在这个时候我才能感觉到我张大海也算是一号人物,身后有人拥护,说话有人听。
    老伴儿,咱还有几年能活呀,你就让我最后这几年好好的过一把瘾行吗?”
    一大妈听完张大海的话,哭得更加厉害了,她实在是无法理解张大海的想法。
    张大海再次叹了口气:“今天家里这么多客人,你就不要闹了,赶紧擦擦眼泪,去看看菜做好了没有。”
    说完张大海就转身回屋里陪那帮媒婆聊天去了。
    一大妈无奈,只好擦干眼泪再次走到厨房。
    刘海中是个没眼色的,他见到张大海回来了,就问道:
    “老张,你媳妇儿怎么了?你俩闹别扭了?”
    张大海瞪了他一眼:“瞎说什么呢,她这是高兴的,家里好长时间没这么热闹了。
    自从来到四九城,孩子们都在津门,家里就我们俩人,空落落的。
    这一热闹起来,她就想起津门的几个孩子了。”
    刘海中点了点头:“老张,你是该抽时间回去看看你家孩子了。
    你看看我,孩子们都在旁边,我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这才是当爹的样子。”
    闫阜贵插了句嘴:“嘿,老刘,你家老大快结婚了吧,到时候你可骂不得了。”
    刘海中得意的笑了一下:“说是等过段时间我家光齐进轧钢厂上班之后再结婚,到时候你们可得帮忙操持一下。”
    闫阜贵叹了口气:“还是你有本事,能把你家光齐安排进轧钢厂,不像我家解成,每个月还得给老易交租子。”
    刘海中听完之后更加得意了,嘿嘿的笑个不停。
    张大海心中冷笑,丫的得意个锤子,花一千块买一个工作岗位还笑得出来?借老子钱的时候怎么愁得跟孙子似的。
    不过这事儿不能往外面说,买卖工作的事虽然可以操作,但是毕竟违规,对外都是以认干亲接班的形式来的。
    易中海带着闫解成去接班的时候,闫解成还当着轧钢厂人事科的领导的面,喊了易中海几句干爹呢。
    刘海中为了刘光齐的工作可以说是掏空了家底,还找张大海借了两百块才算搞定。
    没办法,人家女方那边说了,刘光齐必须先把工作落实了,然后才能谈结婚的事情。
    不过这事儿刘海中可不会往外面说,他刘海中怎么会被亲家拿捏呢?
    这时候一大妈走进来说道:“饭菜好了,赶紧把桌子挪一下,准备开饭吧。”
    张大海三人赶紧站起来把八仙桌挪到屋子中间,又让吴铁柱把他家的桌子也搬过来,拼到一起,一帮人围坐在桌子周围。
    一番忙活之后,饭菜上齐,酒杯倒满,开始吃喝起来。
    傻柱这边这时候也开了席。
    许大茂能说会道,妙语连珠,马屁拍得飞起,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赵主任虽然是个女同志,但是也是经常出入酒场,能喝也会喝,祝酒辞一句接着一句。
    傻柱今天也超常发挥,再也没有了嘴臭的毛病,配合着许大茂,使得场面更加热烈了。
    傻柱的手艺没得说,许大茂的酒也是好酒。
    几杯酒下肚,又吃了一阵子菜,大家肚子里有了东西,也就不着急吃喝了,开始说起了正事。
    “柱子,你年龄也不小了,该考虑一下人生大事了。
    你爹为了支援西北,抛家舍业的,你们兄妹俩的事咱们厂里应该帮着解决。
    你说说看,喜欢什么样的,我去帮你说。”
    赵主任喝了不少酒,脸上已经有些微红,她放下酒杯看着傻柱,说起了今天的正事。
    傻柱嘿嘿一笑:“赵主任……”
    “叫赵姨,我把你当自家后生,你怎么还见外了呢。”赵主任打断了傻柱。
    “赵姨,我是这样想的,我今年二十二了,只要是年龄相差不超过三岁都行。
    咱们轧钢厂或者附近厂子的都可以,最好是在机关工作的,清闲一点,方便照顾孩子。
    我家里也不需要女方天天出力做饭干活,瘦点的没关系。”
    傻柱咧着嘴笑着就把自己的要求简单的提了一下。
    赵主任笑了一声:“你小子要求还挺特别呀。机关里的姑娘是清闲,文化素质也好,可是工资可比车间里的姑娘低多了。
    你可想好了,别看你现在工资够花,手头宽裕,结了婚有了孩子花钱的地方多了。
    至于胖瘦就更不用提了,你看看现在哪还有胖的?”
    许大茂嘿嘿一笑:“赵姨,这您就不知道了吧,钳工车间王师傅家的姑娘王玉华就是个胖子呀。
    那长得,比我都高,胳膊都快赶上我的大腿粗了呢。”
    赵主任眼睛一亮:“真的吗?这倒是个好姑娘,估计上门提亲的人不少吧。”
    许大茂只是嘿嘿笑,没有说别的。
    厂里不少人都知道王玉华,虽然她还没到结婚年龄,但是还真有不少人想要提前给预定下来。
    可是仔细一打听,都知道王玉华饭量大,十六七岁的姑娘,一顿饭吃八个窝窝头,还能喝下两大碗棒子面粥。
    这饭量都赶上两三个壮老爷们儿了,哪家养活得起,没看到老王都愁得头发都白了吗?
    这消息很快就被那些好事儿的人给传开了,车间里的那些人基本上都知道。
    大家见了面都夸老王有福气,生了这么好一个姑娘,背地里却说老王这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生了这么一个祖宗。
    赵主任他们这些务虚的干部跟车间接触的少,自然不知道详情,还想着帮王玉华找个婆家,男方那里指不定怎么感谢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