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貂蝉拜月,牡丹为盟
作者:黄小邪写桃花   大唐宠妃:我在东宫陪三郎最新章节     
    郭元振回到洛阳,并没有直接进城,而是直接来龙门找林远。
    恰好,林远也正要去寻他,两人在石窟前就碰了面。
    因为牡丹的缘故,林远和郭元振虽然只有几面之缘,倒也彼此信任。
    一见面,没有过多寒暄,郭元振就把那副牡丹绣品交给了林远。
    “这是郡主让我带给你的,说是赠与你的大婚贺礼。”
    林远闻言愣了一下,双手接过,小心的收了起来。
    眼下,他来不及去看什么大婚贺礼,因为再不抓紧筹谋,那吐蕃的和亲使者就要回去了。
    “郭将军,如今吐蕃使者已在洛阳城内,郡主和亲的事情 我也已经听说了。”
    “哦,动作竟如此之快。”
    郭元振吸了一口气,探究的眼神看向了林远。
    “那不知陛下和百官的意思……”
    “一女即可罢战,换取边疆和平,陛下和百官自然都主张和亲。只是眼下还未决断,就等郭将军归来了。”
    “等我?我又没有扭转乾坤之力……”
    郭元振苦笑了一声,他就知道会是这个结果。
    苦笑过后,他这才想起了自己的来意。
    “对了,薛侍郎,此番和亲一事,郡主特意嘱托我前来与你商议。不知薛侍郎有何高见?”
    “和则安,不和则战。眼下边疆战乱四起,契丹叛军未平,突厥趁火打劫,如若吐蕃再起战端,武周必然危矣。这亲事定然不能回绝。”
    “你的意思……就这么应允了?”
    郭元振有些失望。
    他还以为林远会愤而慨之,极力阻止,没想到竟然应允的这么痛快。
    难道这薛林远对丹阳郡主竟没有一丝怜惜和留恋?
    郭元振不由的为牡丹不值,他冷下了脸,甚至都想要回她那副绣品了……
    看到郭元振冷淡的神色,林远知道他误会了自己的意思。
    同时,他也感到欣慰。
    其实这番话,是他故意如此说的,为的就是先试探一下郭元振本人对和亲一事的态度。
    看来郭将军和牡丹的交情还不错,内心并不赞同和亲一事。
    郭元振是吐蕃特使,只要他的态度是偏向牡丹的,林远的心里就有数了。
    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他的计划万无一失。
    “郭将军莫急,和亲自然是要应允的,不过要看跟谁和亲。”
    “跟谁和亲?薛侍郎,我不明白你的意思……那吐蕃世子对郡主一见钟情,已经遣人送彩礼到了裴府,而钦陵派来的和亲使者也已经进了紫微宫——这自然是与国相之子联姻,否则还能跟谁和亲?”
    “郭将军此言差矣。自古和亲,都是大国公主下嫁夷族王室。此番既然吐蕃要和亲,我们虽不好拒绝,但也要有所态度。我们堂堂武周郡主,自然不能嫁给国相之子,要嫁也要嫁给吐蕃赞普。”
    “赞普?你是说让牡丹和亲赞普?”
    郭元振差点惊掉了下巴。
    如果说这件事原本还只是钦陵一家的联姻之意,如此一来,倒真是成了名副其实的和亲大事了。
    “是啊,当今赞普正当青春年纪,吐蕃太后又有心求和,和亲又有何不可呢?有当年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先例,让丹阳郡主与当今赞普联姻,才是和亲正道。”
    “可是……这求亲的是国相钦陵啊……”
    郭元振一时有些凌乱。
    “郭将军,你这两年连接出使吐蕃,使的可是离间计?”
    “正是,所以我才犹豫,这一和亲,怕是离间大计就此夭折了……”
    “既是离间,为什么不坚持到底呢?
    “如何坚持?”
    “郭将军可听过貂蝉拜月的故事。”
    “貂蝉?听过啊……”
    “那王允先把貂蝉暗里许给吕布,再明把貂蝉献给董卓,才使得离间大计顺利实现……”
    听着林远侃侃而谈,郭元振这才慢慢咂摸出味儿来,他似乎明白了林远的意思……
    “郭将军,郡主和亲,自然要嫁给吐蕃王室,哪有联姻权臣之子的先例?这钦陵不但求取郡主,竟然还要陛下赐婚,这分明是国相僭越之举,对王室不尊……”
    “这么说来,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还请郭将军奏明陛下,即刻启程前往吐蕃,正式向赞普提请和亲之事。如此一来,我们既没有回绝和亲,表明了和谈诚意,也更加深了他们君臣之间的矛盾……”
    “如此打算倒好,可若是那赞普无意和亲,定要成人之美,把郡主赐婚世子,这可怎么办呢?”
    “郭将军尽管放心,那吐蕃国相专权已久,王室正在筹谋复兴,太后和赞普早就想揪钦陵的小辫子,他一定会抓住这次机会。不会拒绝和亲的。”
    说到这里,郭元振这才恍然大悟,彻底明白了林远的计策。
    这薛侍郎果然心机深沉,老谋深算,对于这离间计,竟运用的如此透彻,郭元振不得不服。
    不过,郭元振还是有些困惑。
    如此一来,离间大计倒是得以实施,两国战端也不会因此挑起,可是郡主呢?
    不管是联姻钦陵之子,还是和亲吐蕃赞普,武牡丹终究还要嫁入吐蕃,沦落成和亲的工具。
    “此计甚妙,只是和亲是无法避免了。”
    郭元振叹了一口气,意味深长的看了林远一眼。
    “那吐蕃赞普我倒是见过几次,也是一位英武才俊,颇有当年松赞干布的风采。以郡主的美貌和才智,如果嫁与赞普,成为一国之母,定然与当年的文成公主不相上下,大有一番作为。”
    郭元振的话,像是在自我安慰,也像是在故意嘲讽林远。
    反正牡丹如今正值青春妙龄,早晚也是要嫁人的。
    既然与心上人林远有缘无分,与其这么蹉跎青春,倒还不如远嫁吐蕃,像文成公主一样流芳千载。
    郭元振的意思,林远很清楚。
    “郭将军未免也太乐观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眼下钦陵军权在握,又岂是一朝一夕就能扳倒的。如今和亲一事,定然会成为他们君臣之间的博弈,一时半刻怕是也不会有什么结果。”
    “所以,依旧要行拖延之策?”
    “正是。胜负未定,局势未明的情况下,郡主定然不能贸然嫁入吐蕃。”
    “薛侍郎,你这话说的也未免太容易了。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郡主和赞普都是正当婚龄,人又已在西域,和亲之事一旦提出,怕是拖不了太久啊!”
    “郭将军,我教你一个法子,保管有用。”
    “哦?薛侍郎请讲。”
    “众人皆知,郡主此番乃是获罪流放西域,而且她之前于嵩山出家修道,也并未正式还俗。如果吐蕃赞普急于成亲,你只说丹阳郡主修行之前曾经发愿,还俗出嫁还需修身三年。”
    “修身三年?如此说法可信吗?”
    “郭将军不必忧心,和亲只是由头,三年也是借口,此番联姻乃形势所逼,那赞普定然心知肚明,在未能平定钦陵之前,想必也不会急于迎娶。再者,如今吐蕃形势风云突变,三年之内会有多少变数也未可知。”
    “可万一……”
    “万一不得不嫁,到时我自有办法。”
    看薛林远胸有成竹,郭元振也不再多言。
    虽然他觉得那郡主去行那离间计,有些于心不忍,但眼下看来,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依照此计,不仅能继续离间吐蕃君臣关系,加速他们分裂内斗,还能换来边疆暂时和平,缓解武周兵患的燃眉之急……
    就算三年以后,牡丹不得不真的与赞普和亲,也不算一个多坏的结果。
    想到这里,郭元振也就释然了。
    难怪武牡丹会让他来找薛林远商议,这个薛侍郎果真是不可貌相。
    只是,郭元振也有些困惑。
    薛林远的这种淡定不惊,这种筹谋算计,这种大局眼光,实在不像是他这个年纪该有的城府。
    在林远的身上,有一种超乎年龄的老成,还有一种莫名犀利的睿智,这种气质很奇怪……
    而这种奇怪的气质,郭元振似乎在武牡丹的身上也发现过。
    听说七年前,这二人被当成金童玉女做了祭生桩,侥幸逃生之后,就在宫中展露头角,表现不凡。
    以这二人的胆识和才情,倒还真是天生一对的金童玉女,未来也是不可限量…
    只是,可惜了,如今竟是天各一方,各有婚约在身。
    想到这里,郭元振忍不住问了一句。
    “郡主之事暂且只能如此了。我倒是想替郡主问一句,不知薛侍郎何时大婚?
    “我?”
    林远苦笑了一下,也不想隐瞒, 干脆对郭元振直言以告。
    “我如今也不过是个拖字。想必郭将军清楚,如今不止是吐蕃政权动荡,我们武周又何尝太平?国不太平,何以言家?”
    郭元振笑了一笑,他明白林远指的是太子一事。
    ——
    如今上到文武百官,下到平民百姓,最关心的就是太子之位的归属了。
    它不仅只是未来国君的人选问题,也牵扯到这江山社稷是姓武还是姓李的问题。
    一场营州之乱,历经一年尚未平叛,武家子侄三次领兵皆无功而返,百姓都在私下耻笑,说他们是一群扶不起来的阿斗……
    若是这样的无能之辈做了皇帝,百姓还有什么好日子过吗?
    如今民心思唐,不知东宫皇嗣幽禁有所松弛,连狄仁杰也被起复,这无不说明,女帝的心态在慢慢转变……
    就在年前,吉顼奉命招兵,因不通武事,迟迟招不到人。而当皇嗣李旦遥领元帅之职,当即便有数千人应募……
    从这一件事,大家都看到了李唐皇族的影响力,百姓的思唐之心也昭然若揭。
    可即便如此,陛下的态度依旧不明朗。
    因为那次皇嗣募兵之后,吉顼回朝就在朝堂上把此事大说特说,极力夸赞皇嗣的影响力。
    他的本意是故意给皇嗣加光,由此推动太子之位的确选,却也因此得罪了武家子侄,在御前起了争执。
    吉顼能言善辩,武家子侄在他跟前哪能占得上风,武则天眼见自家子侄受辱,竟勃然大怒,斥责吉顼轻视她武氏子弟……
    终究,这江山社稷目前还是姓武,武家子侄纵使再不争气,也容不得别人指责。
    相反,李唐皇子越得民心,她的武周就越失人心——武则天自然是十分矛盾的。
    武则天这种暧昧不明的态度,也让群臣议论纷纷……谁也不知道,陛下心中究竟是怎么想的。
    想到这里,郭元振已经明白了林远的意思。
    看来这薛侍郎对于朝中情势也是十分明了, 也在观望之中……
    虽然不知道这太子之位对林远的婚事会有什么影响,但薛林远如此善于筹谋之人,想必自有他观望拖延的道理。
    不过,这些都不是他能关心的了。
    虽然郭元振也藏着一颗思唐之心,但如今他的当务之急,是把丹阳郡主和亲之事处理好,其他的,暂时无能为力。
    ——
    送走了郭元振,薛林远回到军帐,这才缓缓的打开了那副礼物。
    林远的手有些颤抖,他不知道牡丹会送给他什么样的大婚贺礼……
    自从牡丹去了西域,这两年音讯全无。
    郭将军往来数次,却从未带回只言片语,而林远也是在牡丹离开之后,才发觉自己竟然没有牡丹的任何物件以做念想。
    如今这幅大婚贺礼,是她唯一送给他的念想。
    随着绣品徐徐打开 ,一副锦绣牡丹图跃然眼前。
    姚黄魏紫,赵粉秦红,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姹紫嫣红的牡丹花正如火如荼的开得热闹。
    可是,这灼灼其华的热闹,却刺痛了林远的眼睛。
    他知道,牡丹这幅绣品里的一针一线,都是告别之意……
    果然,在层层叠叠,花开重瓣的牡丹图里,林远找到了绣在一角的小字。
    林远凑到眼前,仔细分辨,原来是一首《牡丹为盟》的小诗。
    以牡丹如今的才情,想要做几首律诗或者绝句十分容易,可这首白话小诗,分明是只有他二人才懂的暗语:
    水声动,春风漫卷,慈悲无边;
    烟尘灭,牡丹为盟,相约来生;
    洛阳只剩下牡丹,我们只剩下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