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溪云初起,山雨欲来
作者:黄小邪写桃花   大唐宠妃:我在东宫陪三郎最新章节     
    这个冬天,因为这场交锋显得格外寒冷漫长。
    君臣不睦,母子离心,武则天愈发宠信五郎、六郎,也下放给他们越来越大的权力……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烦心——已经八十二岁高龄的武则天,也已经耗尽心力,纵使牡丹使出浑身解数,精心调理,还是无奈的看着她的身体每况愈下,无力回天。
    也因为武则天病体缠绵,冬至的祭祀大典、元正百官春宴等一切从简,武则天甚至连百官春宴都没有出席,只让太子和相王等代为主持。
    而随侍陛下的武牡丹,自然也没有出现在春宴上。
    春节过后,元宵将近,天气略微转暖,武则天这才有了些精神。
    毕竟五郎和六郎也是年轻爱玩的性子,总拘在这长生殿,难免有些沉闷。如今看女皇的精神好了些,又赶上元宵节,自然也想出去逛逛。
    出不了皇宫,在宫里走一走还是可以的。
    牡丹一听,正合心意。
    要知道,这一个冬天武则天总是闷在长生殿,外面的那些文武百官不了解内情,还不知道已经急成什么样了……
    再说,出去走走,对武则天的身体也是有好处的。
    不过,武则天别的热闹不想凑,只想再去明堂看看,毕竟那是她应天承命的标志。
    而且,她已经很久没有好好观赏“十万宫廷乐舞”了。
    明堂素来是牡丹的主场,于是,牡丹就提前去明堂安排了。
    ——
    这一日,明堂侧殿,牡丹正在安排乐队排演的时候,李三郎来了。
    “牡丹姐姐!”
    “三郎,你怎么来了?”
    “我听到这边的丝竹声,这才寻来了。姐姐,好些日子没见你了,近来还好吧?”
    李三郎热切的看着牡丹,眼眸晶亮。
    虽然同在宫中,可是迎仙宫有二张控制,谁也不能进,他想见牡丹姐姐一面,实在难如登天。
    “你都看到啦,我挺好的,日日拘在长生殿,都吃胖了。”
    牡丹说着,咯咯的笑了起来。
    在长生殿闷了那么久,一出来就碰到了三郎,她还是很开心的。
    牡丹一笑,三郎的心情也跟着明媚了起来。
    这时,乐队的排演也差不多了,牡丹又安排了一番,叮嘱了一些细节,也就准备回去了。
    “三郎,我得回去了,你皇祖母如今身边离不开人的。”
    三郎依依不舍的跟在牡丹后面,一路相送。
    “牡丹姐姐,皇祖母圣体如何了?”
    “这两日好一些了,明日元宵,她还要来明堂观看乐舞呢。”
    牡丹笑着,环顾了一下四周的宫殿。
    “对了,说起元宵,今年宫中不似以往热闹,竟毫无气氛,等我和尚宫局交代一下,还是略微布置一些灯笼的好。”
    牡丹兴致勃勃,三郎却没有心情去过元宵节,只是心事重重的跟着牡丹,欲言又止。
    眼看前面就是迎仙宫了,牡丹停下了脚步。
    “好了,三郎,姐姐到了,你快些回去吧。”
    “姐姐且慢……”
    “怎么了,三郎?”
    李三郎扭头看了看四周,确定无人,这才压低了声音。
    “姐姐,我觉得近期宫中会有大事发生,你在长生殿里,万事务必小心。”
    “哦,会有何事?”
    牡丹一时没反应过来。
    “我也不知道,只是觉得宫中情形不对,父亲和姑母这些日子也怪怪的……对了,姑母没有和你说些什么吗?”
    “没有。”
    听三郎问起,牡丹这才想起,太平公主已经很久没有和她联系了。
    “哎,我也不确定,或许是我多想了,总之姐姐务必小心。”
    李三郎再三叮嘱,直到旁边有人经过,这才转身离开。
    ——
    看着三郎离去的身影,牡丹心中一动,忽然想到了什么。
    过了春节,已是长安五年了。
    说起来,长安这个年号是武则天用的最久的了,已经用了五年了。
    这对于热衷更换年号的武则天而言,这实在不太寻常。
    或许是她已经看透,年号再怎么改,也挽回不了武周帝国一世而亡的结局。这江山社稷,早晚还是要还给李唐的,所以没兴趣再去折腾了吧。
    长安五年,不就是神龙元年吗?
    想到这里,牡丹心中一惊,赶紧回了长生殿。
    复命之后,她回到自己的房间,关好门窗,这才拿出了一个包袱。
    这个包袱是她从西域随身带回来的,里面都是她顶顶重要的东西,有三郎的玉佩,林远的帛书,还有师父留下的一些名贵药方。
    翻找片刻,牡丹在一件道衣的夹层里慢慢抽出了帛书。
    林远的记录方式有他自己的特点,有时间轴线,还有特殊的标记符号,有些牡丹看不明白,但“神龙政变”几个字,牡丹却是看的清清楚楚。
    而且,看这时间轴线,就是最近几日了。
    神龙政变。
    牡丹稳了稳心神,继续朝后看,虽然有些字迹被血渍掩盖,有些看不太清楚,但是那种同样标记的符号在八个时间单位里出现了五次。
    五次,也就是从今年开始,这个朝堂在短短八年的时间里居然发生了五次宫廷政变。
    五次。
    政变。
    多少动荡战乱,多少流血牺牲,牡丹的手在颤抖,她不敢仔细去想。
    阴谋与阳谋交替,血腥与仁慈并存,或许是太宗皇帝的“榜样”作用,政变作为取得皇权的非常规暴力手段,却成了大唐帝国皇权交接的“传统” 。
    要知道,世人熟知的盛世大唐,却是历史上政变夺权最多的朝代……
    牡丹小心的卷起帛书,又把它放了回去。
    难怪三郎交代她要小心,说宫中可能有事情发生,他一定是觉察到了什么。
    三郎毕竟年轻,官职不高,此番政变一定没有让他参与,所以他并不知情。
    神龙政变。
    看来拥李派和亲张派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那些李唐老臣们再也坐不住了……
    也是,如今朝堂形势晦暗不明,陛下又只宠幸二张,实在是人心惶惶。
    不过,牡丹还是有些奇怪。
    因为不管此次政变是针对的是武则天还是二张,目标肯定是迎仙宫。
    迎仙宫里除了太平公主安置的几个宫女,还有高力士,其它全部都是二张的人。
    他们若要发动政变,一定需要宫内的人做内应,里应外合,可太平公主为什么没和她说呢?
    难道是时机未到?牡丹不太明白。
    不过她也没有多想,或许是这些日子宫禁过严,没有传递机会;也许是政变时机未到, 不想走漏风声吧。
    牡丹倒是巴不得太平公主忘记自己的存在。
    毕竟,对于这些涉及政局走向的大事,牡丹并不想参与太多,总怕自己无意中改变了历史,成为千古罪人……
    ——
    次日,元宵佳节。
    牡丹和五郎、六郎一行陪着武则天到了明堂,简单的祭典仪礼之后,就开始了乐舞表演。
    依旧是气势恢宏,依旧是雍容华贵,武则天看着自己的十万宫廷乐队,心潮澎湃,似乎又回到了当年。
    想当年,大周帝国初建,她拿出了自己的二十万贯胭脂钱,十万用于雕刻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十万用于排练十万宫廷乐,就是冀希她的大周江山稳如磐石,如同乐队这般壮大磅礴、前途升腾。
    牡丹在一旁看着,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她知道,这应该是她们最后一次欣赏着十万宫廷乐舞了,这也是明堂最后的辉煌了。
    政变之后,随着武曌下台,大周灭亡,也不知这些乐师们该去往何处?是归隐寺庙,还是流落民间……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想到即将到来的一场政变,牡丹不禁心中忐忑。
    “牡丹啊,咱们这十万宫廷乐队,建立有十多年了吧?”
    “回禀陛下,大周建国至今已经十五年了,这宫廷乐队自然是换了一批又一批的新人了。”
    “难怪这些乐师都是新面孔。哎,岁月催人老啊,就连这明堂,也不是最初的模样了。”
    武则天说着,抬头看向明堂穹顶。
    “牡丹,你还记得最初的万象神宫吗?”
    “当然记得。当年明堂的穹顶之上,是九龙抬凤的盛景。”
    “是啊,一凤压九龙,那也是朕毕生的追求。朕要向世人证明,女人也可以开朝辟代,可以君临天下……”
    武则天说着,脸上现出了久违的神采,不过很快就黯淡了下来。
    “可是,真的太难了。朕辛辛苦苦创立的大周帝国,怕是没有多少时日了。或许这就是天命吧,就像当初的明堂和天堂,一把大火烧的灰飞湮灭……”
    武则天说着,看向了不远处的佛光寺。
    那里曾经是高耸入云的天堂。
    如果说明堂还可以重建,由万象神宫变成了如今的通天宫,可是天堂如今已经难觅踪迹……
    而随之逝去的,还有伴她多年的薛怀义。
    牡丹扶着武则天,静静的听武则天诉说着。
    她明白,禅位一事终究是武曌绕不开的心结。
    想让她一手创建的武周帝国千秋万代,就得传位给武家的侄子,可那些侄子一个比一个不争气不说,她终究也不舍得自己的儿子被武家灭族……
    可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他们会毫不珍惜大周帝国的一切,会迫不及待的拆除废弃,复兴李唐,就像眼下,她还活着,他们已经等不及了……
    人生像是一个谬论,终究她还是白忙了一场……
    “陛下,如今河清海晏,物阜人熙,天下一派盛景昌明,不管它是姓武还是姓李,都是黎民百姓之福,也是您的千秋功业。”
    牡丹的话,让武则天的心情略微好了一些。
    果然是宰相之女,心思细腻,玲珑通透。
    “牡丹啊,可惜你只是武家的义女,若是武家亲女,朕定要将你嫁给太子,让他将来立你为后,也好保我武家后世平安。”
    武则天心血来潮的一句玩笑话,却把牡丹吓了一跳。
    “牡丹何德何能,也无这个福分。其实陛下不必忧心,太子宅心仁厚,既有盟誓,又有联姻,李武两家已经密不可分,他自然会厚待武家后人。”
    “你也不必惊慌,朕只是随口一说。你本是裴家之女,太子对你心存芥蒂,这桩姻缘定然是不成的。哎,说起来,你将来准备怎么办呢?”
    “牡丹是罪臣之女,别无他求,只愿侍奉陛下左右。”
    “如花的年纪,都守着朕做什么?你看看你上官师父,如今已经成了东宫的常客了……”
    武则天苦涩的笑了笑。
    如今,上官婉儿已经很少陪在她左右了。
    自从三阳宫里,她发现了婉儿和六郎的私情,主仆之间似乎再难回到以前的亲密和信任了。
    就像婉儿额头的梅花疤,不管如何遮掩,总是留下了一些痕迹。
    不过,她并不怪婉儿。
    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在这深宫之中陪她一路走来,一直忠心耿耿,一路形单影只,她是心疼她的。
    所以,让上官婉儿入主东宫,也也是她亲自安排的。
    可如今真的看婉儿日日往东宫跑,她心中又有些不悦。
    人啊,似乎永远都是那么矛盾。
    想到婉儿,看着牡丹,不同的师徒二人,却有相似的人生遭遇,武则天不忍心再把牡丹也给耽误了。
    虽然如今她的生活起居,已经离不开武牡丹了,但她还是想给牡丹安排一个归宿,免得将来被太子欺负……
    ——
    此时,歌舞已毕,天色也暗了下来。
    宫里的灯笼陆续点亮,为这偌大的紫薇宫增添了几分生气。
    不过因为之前那场大火,如今的元宵节,宫中只能挂些小型花灯,再也没有像之前那般造型奇特硕大的灯轮了。
    “若说这元宵灯会啊,还是宫外的热闹。”
    说到这儿,武则天看向了牡丹。
    “牡丹,今日元宵佳节,你也歇息两日,出宫看灯去吧。就让相王带你出去,也好有个照应。”
    牡丹一听,就明白了武则天的意思。
    “多谢陛下美意,牡丹还是不去了。”
    “怎么,可是这元宵灯会上没有你想见的人?”
    “回陛下,牡丹今夜还要熬制固元膏,这是牡丹新研制的药膳,在月圆之夜熬制最为妥当,万万耽误不得的。”
    武则天意味深长的看了牡丹一眼,无奈的笑了。
    “也罢,难得你一片心意。朕也乏了,起驾,回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