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 风刀霜剑,山陵五使
作者:黄小邪写桃花   大唐宠妃:我在东宫陪三郎最新章节     
    天寒人寂寞,梦回闻雪落。
    武曌虚弱的倚在软塌之上,努力的看着窗外的飞雪,想要将它们飘舞的样子看个清楚。
    不过,殿内实在太暖和了,让她有些昏昏欲睡,眼皮沉重的都要睁不开了,她不喜欢这种感觉。
    她要清醒,她要冷冽,哪怕风刀霜剑严相逼。
    “牡丹,打开窗。”
    “上皇……”
    “开窗,我要闻一闻风雪的味道。”
    牡丹无奈,只得打开窗子。一股寒风呼啸而来,裹挟这几朵雪花随风飘进殿内,落在武曌银白的鬓角,转瞬不见。
    牡丹都冷的忍不住打了个寒颤,武曌的脸上却现出了奇异的色彩。
    看着漫天的飞雪,这刺骨的冰冷,她回想自己这一生中的风霜雨雪……
    这一路,风刀霜剑,终于走到了尽头。是非成败转头空——如今她也该去见高宗了。
    又一股寒气袭来,武曌剧烈的咳嗽了起来。
    牡丹赶紧要关窗,她却摆摆手制止了,喘息良久,这才缓了下来。
    “力士,笔墨伺候。”
    高力士闻言,顿时明白了武曌的意思,端上了早就备好的笔墨纸砚。
    武曌勉强坐起身子,颤抖的手拿起笔,抖了半天,却虚弱到无法落笔行文。
    冷风簌簌的吹着,吹得黄帛不停飘动,牡丹躬身走过前去。
    “上皇,还是让我来吧。”
    牡丹接过笔,高力士赶紧扶武曌躺下,又掖紧了被角……
    武曌叹了口气,看着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断断续续的留下了自己的遗愿。
    “祔庙,归陵,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牡丹凝神运笔,斟酌行文,心中感慨万千……
    原来,武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选择了和解,选择了回归——她放弃了为之奋斗一生的大周皇帝的称号,以大唐皇后的身份与高宗合葬,回归到李唐皇室的谱系之中。
    也好,从哪里出发,就回到哪里——生命是一条征途,也是一场轮回。
    对此,牡丹什么也没说,她只是遵照圣意写好诏书,然后拿给武曌过目。
    武曌提着一口气,看了一遍,签了字,盖了章,然后就再无半点精神,轰然瘫软在了软塌之上。
    “牡丹,你说后人会如何看我,史书会如何写我?”
    牡丹收好诏书,刚要回答,这才发现武曌已经闭上眼昏沉睡去……
    高力士轻手轻脚的关了窗,牡丹则给武曌盖上厚厚的衾被。
    睡吧,她实在是太累了。
    这一夜,武曌睡的很沉,呼吸也很均匀,嘴角甚至带着一丝释然的笑意……
    她已经不需要牡丹的回答了。
    因为她很清楚,历史是后人书写的,更是男人书写的,她这个妇道为帝的叛逆者,怕是少不了被谩骂诋毁,反攻倒算……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
    她这一生,多少激情与梦想,多少欲望与忧伤,她得到过,也失去过,她无怨无悔。
    ——
    百年流水尽,万事落花空。
    上阳宫的雪,纷纷扬扬的下了一整夜。
    次日一早,天地之间白茫茫一片,宫殿、树木、山川无不银装素裹,像是要一起为这位独一无二的女帝送行……
    武曌走了,是在睡梦中走的,走的无声无息,走的平稳安详,并没有什么痛苦。
    临走之时,只有牡丹和高力士守在身边。
    高力士第一时间将消息报告给了宫苑使,这一次,紫微宫那边终于有了回应——上阳宫里很快忙碌了起来……
    上皇驾崩了,其实对于这个消息,众人并不诧异。
    谁都知道,这个八十一岁的老人,这个被逼退位的一代帝王,很难熬过这个冬天。所以各宫各司也早有准备,倒不至于手忙脚乱。
    在重视礼法的朝代,帝后之丧尤然重要。
    从告哀、小殓,到大殓、成服,从启欑宫到掩皇堂,再到葬后的虞祭、祔庙等礼仪,前前后后有几十道繁文缛节,整个葬礼要持续数月之久……
    对此,牡丹并不太懂,不过宫中自有专人承办。
    身为武曌生前的贴身侍女,牡丹所能做的,只是呈上遗诏,听候差遣。
    首先,要由宰臣宣读遗诏,皇帝李显任命负责丧葬事务的官员,其中最重要的为山陵五使。
    其中五使之首的山陵使,由相王李旦担任,其他礼仪使、仪仗使等,则由武三思、崔融等人担任,负责定陵地、哀册文、谥册文和议谥号等各项事宜。
    而其中,定陵地和议谥号是皇帝丧礼中的重要程序。
    毕竟武曌的身份实在太特殊了,她既是篡唐建周的大周皇帝,又是当朝皇帝的亲生母亲……她的丧仪如何制定,还真是一件棘手的问题。
    不过,武曌早有遗诏,要去帝号,以则天皇后的身份与高宗合葬乾陵,所以此事原本无需商议,只是这份遗制遭到了不少大臣的反对。
    如果武曌与高宗合葬,就要凿开墓门,会惊扰高宗的英灵。
    在他们看来,即便武曌回归了高宗皇后的身份,可终究男尊女卑,高宗为尊,武后为卑,哪能以卑动尊呢?
    因此,他们甚至怀疑起了这份遗诏的真实性。
    对此,牡丹无话可说。
    武曌生前数月,皇子和众臣们无一拜见,无法按照祖制留下诏书,也只能由御前侍女牡丹代笔,上皇签字盖玺。
    还好,相王李旦是绝对相信牡丹的,他力排众议,坚决支持母亲的遗嘱。
    除了他,还有太平公主、上官婉儿,他们无不感愧于之前对武曌的亏欠,也是坚决支持母亲的遗愿。
    在他们的坚持之下,原本有些犹豫的李显也下定了决心,下令一切遵照上皇遗诏进行。
    同时,他又派遣临淄王李隆基携司天监等官员,即刻前往陵地勘察、覆按,与薛林远等人一起修建乾陵,为泽天大圣皇后的下葬做准备……
    对此,李裹儿气的火冒三丈。
    因为就在两天前,乾陵那边才传来消息,薛林远为王孙贵族修建陵墓一事终于完成,也已经将其父薛绍风光安葬。
    再过几日,他就可以回京复命了。
    可这一下,林远又回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