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9章 潜应改元,天宝万载
作者:黄小邪写桃花   大唐宠妃:我在东宫陪三郎最新章节     
    四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远远的,李隆基看到一位白衣似雪的男子器宇轩昂的走进大殿。
    耀目的阳光追在身后,他看不清男子的面容,却清楚的看到了男子鬓角那朵黄色的牡丹花。
    这朵黄牡丹,一下子把李隆基的思绪拉回了西域碎叶镇,也拉近了君臣两人的距离。
    于是,李隆基降辇步迎,李白叩首而拜。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天命之年的李隆基虽精神矍铄,毕竟已年逾半百,再不复当年的意气风发,而当年的稚子李白如今也是不惑之年,成了文人名士、诗坛巨擘——好在李白目光炯炯,灿若朝阳,眼睛里依旧有着赤子般的清澈和炙热……
    君臣二人默契的没有提及往事,而是坐而论道,促膝而谈。
    谈及当世事务,李白对答如流,儒学博通,言谈之间不忘苍生社稷,匡扶天下之念。
    看李白颖悟绝伦、文辞秀逸,李隆基对其大为赞赏,当即令其供奉翰林,随侍左右。
    就这样,李白终得赏识,跻身庙堂。
    ——
    春和景明,花气袭人,诗酒乐作,好不热闹。
    不等李白问及牡丹,李隆基就在华清宫安排了一场春日酒宴。
    喝到兴起,李白少了许多拘禁,他洒脱不羁的样子让李隆基愈发欣赏,以七宝床赐食于前,御手调羹以饭之。
    皇帝的礼遇,让李白泪眼朦胧,想起了碎叶镇的时光,想起了他的牡丹姐姐……
    趁着酒意,李白终于忍不住问了出来——不知牡丹姐姐在骊山可立有衣冠冢,他想前去祭拜。
    李隆基愣了愣神,却又不置可否,只是大手一挥,吩咐歌舞助兴。
    一时间,万籁俱寂,惟闻歌瑟——李隆基亲自击鼓,杨玉环缓缓登场。
    仙境,仙曲,仙人,一曲《霓裳羽衣舞》惊艳了众人,也让见识颇广的李白看傻了。
    金玉楼台插碧空,翠辇红旌笙歌迥;骊山国色并春色,玉女霓裳斗彩虹。
    走过山川湖海,跨过大漠雪原,他自以为见识过江南舞的多情妩媚,也领略过胡旋舞的热情奔放,一生阅舞无数,没想到还有这仙姿缥缈的盛世之舞。
    千年明月羽衣舞,万人一梦霓裳歌,如梦如幻的仙境中,盛世之荣、华裳之美淋漓尽显……
    李白看的如痴如醉,只觉这舞有一丝莫名的亲切, 又有一丝莫名的熟悉,恍惚中像是看到了牡丹姐姐的影子……
    果然,他的牡丹姐姐成仙而去了……
    一曲舞罢,李隆基介绍玉环和李白相见。
    面对花容月貌的太真女冠,李白甚至不敢多看一眼。
    他早就听说皇帝如今对昔日的寿王妃、如今的杨太真情有独钟,如今一见,果然是倾国倾城之色。
    不过,看着皇帝对杨太真的呵护备至,李白的心里终究有些不快。
    难怪皇帝对牡丹不再提及,原来是有了新欢,早忘了旧爱。
    他哪里能想到,年纪轻轻的杨太真能和牡丹姐姐有什么联系……
    毕竟这两人一个瘦削,一个丰腴,虽说都有神韵相似的出尘之质,李白只觉得是修道所致。
    而玉环久居道观,虽也听过李白的盛名,终究男女有别,好在同为修道中人,这才少了些许拘束。
    玉环不记得李白,李白认不出牡丹,李隆基看着两人的反应,心里五味杂陈。
    他没有向李白解释什么,也没有和玉环多说什么,只是在觥筹交错间默默祭奠碎叶镇的旧时光……
    玉环果然是不记得前世种种了,曾经心心念念的李白就在眼前,却再也认不出他了。
    也好,也罢——就让前尘如烟,尽数消散吧。
    日后种种,皆是新的篇章。
    想到这里,李隆基想到一事。
    前两日地方官吏上奏祥瑞,说太上老君下凡丹凤门,赏赐灵符,那灵符上有“潜应改元,天宝万载”的字样。
    改元——李隆基心头一动。
    要知道,首创年号的汉武帝,每六年一改年号,后每四年一改,在位五十四年,共有十一个年号。
    说来自己登基称帝已整整三十年,而开元这个年号,也用了二十九年。
    三十年励精图治,缔造开元盛世——如今,天朝盛国,物华天宝,开辟新纪元,他早就做到了。
    再想到开春之后,同辈兄弟中连接两人病故,为避晦气、祈祥瑞,也为了纪念牡丹重新回到自己身边,李隆基决定大赦天下,改元天宝。
    万民欢庆之时,没有人注意到,有位名叫安禄山的营州胡人,因此番大赦幸免一死。
    原来,左骁卫将军安禄山在讨伐契丹之战中,恃勇轻进,为虏所败,依律本要处以死刑,却因为改元大赦免遭一死。
    更没有人会想到,多年以后,这个叫安禄山的藩镇将领会掀起怎样的血雨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