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做粉条
作者:生活进行时   六零之本想做咸鱼,结果成了青铜最新章节     
    杨绣枝无奈的翻了个白眼,压下心里的火气耐心的解释道:“嫂子,不是人家单位不要我,是我把工作让给我的小姑子了。”
    听杨绣枝这样说,这人就像是被人捏着脖子的鸭子顿时就没声了。
    不过,还是说了句:“是这样啊!”然后脸红红的转身就走了!
    二大娘嗤笑了一声说道:“这人就是个蠢货,锤子都长到脑壳上了,说话都不带过脑子的,就是一张破嘴,成天没事干的瞎叭叭,你们母女别跟她一般见识。”
    庆婶子看人走远,这才忙问道:“会计家的,绣枝,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她不会真把工作给她小姑子了吧?这孩子还是太年轻,做事儿有些太草率。”
    杨老太点点头没说什么,不过她也觉得大闺女不应该,做事儿有些太草率了!
    吴婶子也附和道:“就是,现在在县里能有个工作多难得啊!”
    无奈,杨绣枝只能跟她们说了自己已经分家的事情,现在在外面又人来人往的,其他的她也不好细说。
    只说三个孩子还太小,特别是小满上次还病了,现在一步也离不开她。
    几个人没想到杨绣枝为了孩子能做到这份上,毕竟男人没了,今后只能指望几个孩子了!把三个孩子好好养大才是正事儿,所以也不好再说什么。
    说是分粮食,虽说东北是水稻和麦子产区,其实各家各户能分到的稻谷和麦子很少,分的最多的粮食还是土豆和红薯。
    因为这两样东西产量高,而且还不挑地。
    钱小满看着快堆成小山似的土豆和红薯有些傻眼。
    她小声的问道:“老妈,这不会就是姥姥家全家人一年的口粮吧?”
    杨绣枝有原主的记忆,知道每年秋收后粮食基本上都是这样分的。
    于是不以为意的点点头,不过,她还是有些疑惑不解的回道:“是的!每年都是这样分的,土豆和红薯产量高,其他粮食产量低,所以每年分的大部分粮食都是土豆和红薯,怎么啦?”
    看着闺女一脸便秘的表情,杨绣枝解释道:“还会分其他粮食,像麦子、水稻、高粱、玉米、黄豆、花生每家每户按工分都会分了一些。
    不过,就数玉米棒子分的最多。”
    钱小满没回答,她想了好一会儿才开口说道:“老妈,村里为什么不把土豆和红薯进行深加工后再交任务,或者加工后再分给村民呀?这样村民和村集体都得到了实惠。”
    “深加工?”杨绣枝满脸疑惑的问道
    钱小满十分认真的回道:“对呀!红薯和土豆都可以做成粉条,剩下的红薯渣和土豆渣还可以留下来给村里的猪吃,这样一点都不会浪费。
    这样也不用担心土豆保存不好长芽,红薯放时间长了会发霉。
    而且粉条不仅可以分给村民吃,还可以卖给收购站,粉条总比上交土豆和红薯值钱多了吧!”
    杨绣枝一想也对呀!土豆和红薯当饭吃,偶尔吃几顿是没什么问题,如果长时间吃,自己肯定是受不了!
    土豆还好说点,特别是红薯,吃多了烧心不说,还特别爱放屁。
    想想猫冬的日子,家里的门窗都关得严严实实的,那味道?杨绣枝都不敢继续往下想。
    如果做成粉条,那能做出来的美食可就多了,像酸辣粉丝,蚂蚁上树,老鸭粉丝汤等等许多用粉丝做的美食,杨绣枝现在想想都流口水。
    于是就问道:“小满,你知道粉条具体怎么做吗?”
    钱小满有些诧异地问道:“老妈,您真不知道怎么做吗?”
    杨绣枝回道:“我只是知道前面做淀粉的大概步骤,最后一步,就是怎么样才能让粉条不断,粉浆里还要加点什么,我是真不知道。”
    钱小满笑着说道:“做粉条的方法有很多,就是个工艺问题。
    其实粉条里根本就不需要另外添加任何东西,我知道的这个方法就是加点盐,不想加也行,其他什么都不需要再添加了。
    东北做粉条最好的季节就是每年的秋末冬初,也就是十月到十一月份这段时间。
    过了这个时间太冷容易上冻,影响粉条品质,所以天太冷不适合再做粉条了。
    最关键还是和面这一块,我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楚。
    老妈,要不咱们现在回家去试试!”
    说试就试,母女俩回到家就开始在灶房操练起来了!
    杨绣枝想着做一次就多做点,她没有从制造土豆淀粉和红薯淀粉开始做起,而是直接从空间家里的厨房里拿了六袋子一斤装的土豆淀粉,还有一把捞饺子用的漏勺。
    然后在钱小满的指导下开始动手操作起来。
    杨绣枝先找来一个大木盆,先把一袋子土豆淀粉都倒在盆子里。
    再把另外五袋子土豆淀粉拆开包装袋,倒在另外一个盆子里备用。
    包装袋让钱小满丢进灶里烧掉。
    然后用两斤凉水把淀粉化开,搅拌均匀到没有颗粒。
    钱小满说,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部分“沏糊”了!
    “沏糊”就是用刚刚烧开的开水往化开的淀粉水里慢慢倒,要一边倒开水一边要不停的搅拌,不能有小颗粒。
    直到把盆子里的淀粉糊烫成半透明状。
    钱小满说这就是“药引子”,相当于蒸馒头时的老面剂子,发酵粉。
    母女俩在灶房里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杨绣荷找了过来。
    她好奇的开口问道:“大姐,你在做什么?”
    钱小满奶声奶气的回道:“娘在做粉条。”
    杨绣荷吃惊的瞪大眼睛问道:“做粉条?大姐,你会做粉条?”
    杨绣枝头忙得连头都没回,但是她还是回道:“小妹,你来了,赶紧过来帮忙。”
    杨绣荷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问道:“大姐,你说,我要怎么做?”
    杨绣枝回道:“你帮大姐把旁边装粉的盆子端过来。”
    杨绣荷颠颠的跑过去端盆。
    杨绣枝说道:“先倒进来一半,我先揉匀,你再慢慢的往里加。”
    这次杨绣枝往面粉里加了一点盐,这样做出来的粉条筋道。
    等把一盆子面揉成光滑的面团,杨绣枝已经累得出了一身的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