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阳球低头
作者:喜欢小钱钱的肥猫   三国:开局曹操向我问卦最新章节     
    崇德殿中。
    刘宏端坐于主位,旁边曹节、张让等一众中常侍都在。
    看到阳球进来,一个个露出得意的神色。
    没想到吧!
    你不受酒色财权腐蚀,手段还强,近乎没有一个漏洞。
    却是有一个致命缺点,那就是必须得听皇帝的命令!
    劳资们直接偷家,任凭你有千万种办法,只要皇帝让你停手,你就必须停手。
    刘宏对上阳球的双眼,莫名有些心虚,僵硬的偏开头,不与他对视,勉强笑着说道:
    “哈哈哈,阳卿家最近干得不错,如今便把你拔为卫尉,司隶校尉这个位子,朕会让其他人接替的。”
    阳球一横心,拱手说道:
    “圣上,臣斗胆,可否退了卫尉这个官职,继续担任司隶校尉?!”
    刘宏转头看着曹节等人恳求的面容,摇摇头说道:
    “不可,朕已拟了诏书,莫非你想要让朕出尔反尔不成?”
    听到这话,阳球内心绝望不已,这些阉党乃是圣上的宠臣、近臣。
    论起皇帝恩宠,无论是谁都比不过。
    如今用上这种手段,对于忠于皇帝的臣子还真是无解。
    愤恨的环视一周,只恨手中无剑!
    不然拼上这条性命,也要把他们这些祸乱朝堂的蛀虫都给砍干净。
    阳球握紧拳头,双膝“啪”的一下跪在地上。
    大力的将头叩在地上,发出闷响,咬牙说道:“臣无清高之行为,幸蒙鹰犬之重任,先前虽诛杀了王甫一党,也只是狐狸小丑而已,不足以告示天下贪官污吏。
    “请求再给臣一个月的时间,臣必能令豺狼鸱枭,低头认罪!”
    “如若不成,提头来见!”
    阳球把头抬了起来,赫然已经渗出鲜血!
    鲜红的血液顺着脸颊慢慢滑落,染红了殿中地面。
    曹节等人见已经铁了心的阳球,心中一阵发寒。
    自己何德何能惹上了这等疯狗,就算是杀了他全家也不过如此吧。
    刘宏看着阳球这副模样,有些心软。
    难道自己治下贪官污吏真有那么多?值得让一个寒门出身的阳球拼上性命也要清理干净。
    曹节时刻关注刘宏的神色,心中暗道糟糕。
    连忙站了出来,用手指着阳球,义正言辞的说道:
    “大胆阳球!圣上既然已经颁布了圣旨,那就说明一切都已成了定论。”
    “现如今你如此行径,乃是视圣上权威于不顾,说是乱臣贼子也不为过!”
    说完,曹节转过身,对着主位上的刘宏拱手一拜,头深深埋下。
    “圣上,臣请斩阳球!”
    站在一旁的所有中常侍如梦方醒,看着曹节的发挥,暗道佩服。
    一起站了出来,附和说道:
    “圣上!请斩乱臣贼子阳球!”
    阳球瞪大了双眼。
    这么厚颜无耻的话,就算是自己,都是第一次听到。
    这颠倒黑白、血口喷人的本事真乃一绝。
    刚想反驳数句,坐在主位上的刘宏看着下方叽叽喳喳的一幕,烦躁的一挥衣袖,说道:
    “够了!此事就此作罢,你们谁也莫要再提。”
    阳球急了,说道:“圣上!臣......”
    刘宏凝视的盯着阳球,冷声道:
    “你想抗旨不成?”
    阳球听到这句话,明白是无法让刘宏改变主意了。
    只能无力的瘫坐在地上,“不......不敢。”
    刘宏冷哼一声,起身离开,向着偏殿而去。
    心中一阵发痒,新纳入宫的何氏真是深得自己的心意。
    如若识趣的话,倒是能给她个名分,要是能给自己生个子嗣就更好了。
    现在偌大的大汉帝国没有个继承人,就是如今最大的问题。
    刘宏可不想跟被自己继承皇位的倒霉蛋一样。
    这至高无上的位子被一个外人坐到屁股下。
    帝位终究还是得让自己亲生的儿子继承才对。
    曹节等人见此事终于盖棺定论了,心中狂喜不已。
    现在阳球算是彻底的翻不了浪花,卫尉这个职务把他禁锢在了这宫中。
    再也无法对他们造成威胁。
    接下来就是想办法把被阳球抓到牢中的手下捞出来。
    没有阳球的司隶校尉部只不过是一盘散沙。
    轻而易举的就能渗透进去。
    等到刘宏离开后,曹节等人咧开大嘴,专门从瘫坐在地上的阳球身边经过。
    曹节故意在半路停下来,拍拍阳球的肩膀,乐呵呵的说道:
    “阳球大人,吾等你口中的阉党就先走了,务必好好看守皇宫。”
    阳球瞅着他们这副小人得志的模样,面无表情的站了起来。
    “这个不劳诸位费心了。”
    曹节自讨无趣,挥挥手向殿外走去,他们要去庆祝这一难得的胜利。
    阳球闭上双眼,站在殿中许久。
    宫人走到他身边都没有搭理。
    直到殿外太阳渐渐西下,整个殿中再也没有一丝光亮,才睁开双眼。
    对着一片黑暗的殿外,坚定说道:
    “只要我阳球还活着,就不会让你们这些阉党好过!”
    ......
    颍川。
    一间草庐中,中年文士打扮的读书人手里拿着书简,口中吟诵。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
    底下三个身穿儒衫青年听得认真,时不时点点头。
    一个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另一个浓眉掀鼻、黑面短髯、面容古怪,双眼却是冒出与外貌不符的智慧光芒。
    最后一个葛巾布袍,皂绦乌履,相貌普通。
    所有人头上都在发出白光,正是在涵养着浩然正气。
    而随着中年文士的教导,三人身上的浩然正气在不断上升着。
    若是有大儒见到这一幕,定会被惊掉下巴。
    在外界难得一见的儒道有成之士,这里四人竟然皆是。
    看着青年们学习的劲头,中年文士含笑点点头。
    对于这几个弟子,他实在是再满意不过了。
    每一个都是难得的读书苗子,绝对有公卿之资。
    以自己的经学造诣,现在都感觉肚子里的墨水快被他们吸干了。
    ps.各位读者兄弟,求求小礼物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