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继《同音研究》之后写的一本书。1982 年,我开始研究
《掌中珠》时,曾写过一篇小文《鱼骨考释》。从前罗福成兄弟把“骨
鱼”二字写作“隐”一字,我误认为“隐”当为“鯖”,与把“棘”写
作“静”一样,同为“搬家字”。“鯖”,匣母、黠韵、山摄、入声、合
口、二等,古音读为8wat,今音读为hua。 我的依据出自《山海经●
东山经》:“子桐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余如之泽,其中多鳎鱼,其状
如鱼而鸟翼,出入有光,其音如鸳鸯”。据此我断定“髓”为“鲭”无
疑。并决定写《〈番汉合时掌中珠〉校释》一书,得到宁夏人民出版
社的大力支持,被列入1983年的出版计划。
但是这一工作进入注音解读时,我发现学术界对《掌中珠》的汉
字复字注音有多种解释,比如“鱼骨”;误为一字者有之;认为辅音
相切者有之;认为复辅音者也有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于是我只好中止研究《掌中珠》去继续研究《同音》。待1985年
10月,《同音研究》书稿送交出版社后,我才将研究《掌中珠》的课
题上报我院,得到院领导和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列为全区
重点科研项目之一。这时我再拿出原稿,重阅《鱼骨考释》一文,不
禁对考释中的错误感到惊愕,如果匆匆抛出,岂不贻笑大方?
正因为我在研究复字注音时犯过望文生义、牵强附会的错误,所
以这次对复字注音格外注意,专章阐述《掌中珠》复字注音及附加符
号考释,即本书第四章。在全书写作过程中,为了检验自己的注音是
否正确,经常将别人研究成果中的复字注音的解释和拟音,与自己的
解释和拟音相互对比。在比较中我发现日本学者西田龙雄救授的拟
音与我的拟音不同之处甚多。西田先生是我尊敬的西夏研究学者之
一。他早在60年代就能写出《西夏语研究》那样的巨著,筚路蓝缕
隐藏内容需要登录才可以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