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与纺织厂的合作
作者:兆每   重生:我的投机岁月最新章节     
    回到奉天,李青首先在公司附近找了几处合适的厂房安置唐迟等人,接着通知财务划拨专款,由王倩监督这笔钱的使用。手表业务正式启动,接下来就是根据唐迟等人的需求购买设备和零件。制表是个需要耐心的工作,李青并不急于求成,不能指望一步登天。因此,在安排妥当后,李青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那批大量的牛仔布料上。
    ...
    第二天上午,李青直接去了奉天纺织厂。厂长王已经提前接到李青的电话,早早地等待着。
    李青熟门熟路地走了进去。王厂长一见到李青,立刻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哈哈哈,李青你一来,我就能闻到一股味儿。”李青听了有些好奇:“哦,什么味儿?我自己怎么没闻到。”王厂长大笑道:“当然是钱的味道,你闻不到的!”李青知道王厂长是在开玩笑,于是也笑着回应:“那厂长您还真猜对了,我是来给您送钱的。”听到这话,王厂长笑得更灿烂了。“快说说,这次又有啥大买卖了?上次你搞的水果生意,早就传遍奉天了,都说你李青赚了不少,连水果市场的韩东来跟着你都发了财。我就想,什么时候这样的好事也能轮到我,这不,终于来了。”李青闻言,不禁苦笑了一下...
    \"厂长,您这话说得有点儿夸大了吧。\"
    王厂长坚定地摇头否认:
    \"不不不,一点儿都不夸大!你不知道,现在外面给你起了个绰号。\"
    李青好奇地追问:
    \"哦,什么绰号?\"
    王厂长平静地回答:
    \"他们叫你移动的聚宝盆,说只要跟着李青,肯定能赚大钱!\"
    李青一听,愣住了,他没意识到自己竟有这样一个令人惊讶的称号。
    不过仔细想想,也有道理。到目前为止,和李青合作过的似乎没有不赚钱的。
    这也是王厂长对李青的到来如此兴奋的原因。
    王厂长有些等不及了,催促道:
    \"快告诉我这次是什么生意。\"
    李青淡淡地说:
    \"牛仔服装,我提供面料,你们工厂负责加工,卖出后再按比例分成。\"
    一听到\"牛仔服装\",王厂长先是愣了一下:
    \"你说的牛仔服装,就是我们在香江电影里看到的,主角们穿的牛仔裤、牛仔夹克之类的吧。\"
    这话显现出香江电影对人们的影响力之大!连王厂长这样的长辈都知道电影里的男主角穿什么,可以说深入人心了。
    李青听后点头确认:
    \"没错,就是那些衣服。\"
    然而,尽管王厂长了解,提到销售,他还是有些犹豫:
    \"这...行得通吗?\"
    李青疑惑地反问:
    \"为什么不行呢?王厂长,你也知道牛仔裤,这就说明这类衣服对人们的影响有多大。只要我们生产出来,就不怕卖不出去!\"
    王厂长苦笑一声:
    \"我确实知道,牛仔服装的知名度确实很高。但是,你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奉天根本没人穿这种衣服。万一大家虽然喜欢香江电影里的男主角,但因为觉得太独特,都不买怎么办。\"
    李青听到这番话,并没有立即反驳,因为王厂长说得确实有道理。就像大家看电视时都喜欢美女,但如果真有大美女要嫁给你,很多人又会担心自己是否配得上。有时候,看中的喜欢并不一定能转化为购买力,这个道理李青明白。
    所以,在听了王厂长的话后,李青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
    稍作思考,李青抬起头,微微一笑,平静地说:
    \"问题确实存在,但即使出现问题,我也有应对的办法。再说,也有可能大家一看到牛仔服装就会疯狂抢购呢。\"
    听到李青这样说,王厂长重重地点点头:
    \"好!既然你认为可行,那我们就干!\"
    无需询问原因,李青说行那就一定行,王厂长对李青的信任源于李青过去从未有过亏损的辉煌记录。
    决定之后,李青立刻联络车队,把所有布料都运到奉天纺织厂,当天就开始裁剪样式,立即启动生产。
    安排妥当,王厂长突然想到什么,笑着说:
    “对了,我们能做牛仔服装,还得感谢你当初从sulian引进的那条生产线呢。”
    李青听了,微微一怔:
    “哦,为什么这么说?”
    王厂长笑道:
    “因为奉天纺织厂之前的设备做不了像牛仔布这么厚实的布料。当时我们想换生产线,部分原因就是要做那种特别厚的床单,没想到现在意外地还能用来做牛仔服。”
    李青也笑了,这大概就是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吧。
    因果循环,果然如此。
    王厂长停顿了一下,又笑着说:
    “对了,李青,你什么时候把我们的纺织厂也收购了吧!
    我听说了,罐头厂靠做sulian进口的水果罐头,生意越来越红火,跟以前的惨淡经营完全是两个样子!
    现在很多人都在考虑改革的事呢。”
    李青淡然一笑:
    “王厂长你别开玩笑了,现在纺织厂生意也不错,还需要改革吗?”
    王厂长却认真地摇头:
    “我真的没开玩笑,我是认真的!”
    李青不由得认真地看着王厂长。
    王厂长继续说:
    “其实纺织厂的生意不算惨淡,但确实一年不如一年。
    我仔细考虑过,改革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毕竟人要向高处走,水要向低处流,无论是厂里的员工还是我,都希望工厂效益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