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明中六大奇案,养济院瘦马案
作者:萧蓝衣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最新章节     
    “若按照经济论,达到通货膨胀,臣以为不会。”
    “因为我大明多年严重钱荒,市场上银币严重供应不足。”
    “而且,民间百姓的生活需求极大,市场广阔,完全可容纳得下十几亿银币。”
    叶盛回答道:“臣和丘翰林讨论过,以大明的体量,起码需要二十亿块银币,超发的话才会造成通货膨胀。”
    丘濬就在南京,他以经济论而名声鹊起。
    “然而,陛下打下偌大疆土,又移入汉民进去,大明领土扩张了两倍有余,百姓富裕,自然丁口繁盛。”
    “以大明的体量,起码三十年内,不会产生通货膨胀。”
    “而且,随着大明人口暴增,这个年限还会延后。”
    叶盛也在研究经济,想踩在丘濬的肩膀上,写出一篇巨着来。
    “叶卿,江南情况你也知道,有何见解?”朱祁钰问。
    叶盛从袖兜里拿出奏疏,跪在地上,双手奉上。
    “陛下去芜存菁,将怀有一技之长的江南士绅留在原地,只收浮财,余留土地,臣以为是掩耳盗铃,舍本逐末。”
    “江南士绅的根,是土地,没有土地,何来士绅?”
    “陛下只是移走人,却不剪除土地兼并之患,如此屠杀、移民,大动干戈,不过是解了癣疥之疾,不出三十年,江南士绅复矣。”
    “届时,士绅必然变本加厉,以报陛下今日之仇。”
    “请陛下慎之、戒之。”
    叶盛就差指鼻子骂人了。
    江南的土地,他确实没收。
    “依卿之意,当如何?”朱祁钰这是考校叶盛。
    移民士绅不难,夺走土地也不难,难的是怎么分地!
    江南释放出来的佃户太多了,若均分土地,怕是一人也分不到多少。
    杀人、移民,不会造反,最多损失元气而已。
    一旦分地不公,那么江南就没了。
    “陛下,臣之意,是加大移民力度,不止士绅要移走,佃户也统统移走,开拓交趾,开拓云贵!”
    叶盛也明白皇帝之难。
    但不能因噎废食,必须要做。
    “据臣所知,荡清数府,就释放出七百多万佃户,江南全部荡清,怕是会释放出近两千万人。”
    叶盛道:“凭借江南,绝对养不起这么多人。”
    “浙江释放出来的佃户,就近移到福建、广东去。”
    “江南的,则往云贵交填充。”
    没错,江南真实人口数量,可能高达四千万人!
    江南包括安徽、江苏、南直隶、浙江,这是广义上的江南。
    大明的人口已经过亿了。
    朱祁钰轻笑:“叶卿,你说得容易呀,先期移民交趾,死了多少人啊,朕天天被都察院指鼻子骂。”
    “朕也觉得心疼,虽是罪人,但也不该死得不明不白。”
    “所以朕改了移民策略。”
    “这不死人的移民,可知朕多花了多少钱啊?”
    “本来一艘船能容载1200人,现在只装120人,就要走一趟,这移过去一个百姓,只运费朕就花了十块钱啊!”
    “到了交趾,还得发这发那的,朕最少要花三十块钱!”
    “整个江南有两千万人要移走,你说说,朕六亿就没了呀!”
    “江南走了这么多人,是不是需要重建?”
    “如此富庶之地,需要几年才能缓过来呢?”
    “朕会大力发展江南,把北京有的,全都在江南开一遍,估摸着还得投入几千万。”
    朱祁钰也无奈,打散了江南士绅,也让钱袋子瘪了。
    叶盛浑身一颤,磕头道:“臣知陛下难,但既然移民,就当做完,做得彻底,使江南再不能成为大明掣肘,而是成为大明臂助。”
    “叶卿,似伱这般的奏疏,朕收到了十几本了。”
    朱祁钰让他起来:“不是朕心疼钱。”
    “而是交趾进入雨季了,朱英送来密奏,请求暂停移民,交趾遇到雨季就寸步难行,甚至和内地断了联系。”
    “叶卿,你说贸然移入这么多人,交通不通,造反怎么办?”
    “陛下的意思是?”叶盛跟着皇帝的思路走。
    “必须修路,原来的驰道在交趾不行,雨季就会被冲垮,必须修沥青路,在雨季能顺畅通行。”
    “如此才能保证交趾永远攥在朕的手心里。”
    “可是,没有石油啊。”
    “朱英的密奏里写着,交趾找不到石油。”
    “而且,广西军因为屠杀导致个个富裕,已经不愿意当兵吃饷了,都想去当小地主。”
    “这样也好,广西军一直都是桎梏,朕一直想解散,却没机会,借机解散了也好。”
    “交趾缺兵,朕已经调贵州军去支援交趾了。”
    朱祁钰让叶盛坐下:“控制交趾,难在气候、地形、疾病上,若大明能控制这些,交趾就永远不会丢。”
    “陛下,臣以为可鼓励秀才学医……”叶盛道。
    朱祁钰摆摆手:“秀才老爷看不上贱业,再说了,大明疆域扩张太大、太快,四处都缺人,秀才也缺呀。”
    “朕已经令太医院,从养济院招募一批孩子,让他们跟着学医了,三两年就能学成。”
    “叶卿,你可能忘记了,朕从景泰九年,就令天下将孤儿送到京师去,朕来养着。”
    “这几年,朕养了孤儿十七万人。”
    这是皇帝的骄傲。
    这些孤儿,本来是必死的,却因为皇帝一道圣旨,活了十七万人,这些人,未来会为皇帝效力。
    叶盛为之动容:“陛下养济孤儿,功德无量。”
    本以为当年皇帝只是说说呢。
    没想到一直在做。
    朱祁钰得意地笑了起来:“朕希望这大明,幼有所养,老有所依。”
    “这些孤儿放在地方朕不放心,朕就接到中枢来,亲自养着。”
    “这些孩子,朕全都培养成医者、工匠、军吏,长大后就可为大明效力,也不枉朕养他们一场。”
    “陛下爱民如子,臣感同身受。”叶盛诚心叩拜。
    “起来。”
    朱祁钰道:“交趾得熬几年,熬过几年,就有充足的医者使用了。”
    “有沥青铺路,这地形也能勉强克服,起码不会断了和中枢的联系;朕还会开辟航道,走船通往大明各地。”
    “如何对抗恶劣气候,朕就没办法了,只能跟当地的土人学。”
    酷热倒是可以忍耐。
    但可怕的连天暴雨,漫长的雨季,该怎么办呢?
    叶盛忽然想到什么:“陛下,臣知道澎湖巡检司旁边有小琉球,而小琉球本就是汉土,但我朝闭关锁国之后,就放弃了小琉球。”
    小琉球就是东番岛,就是弯弯。
    “何意?”
    “臣觉得可将浙江佃户,移去小琉球,开垦小琉球。”
    叶盛发现皇帝眼睛亮起。
    “好,改小琉球为宝州府,隶属于福建,让仪铭开辟航道,清扫附近倭寇,派人往宝州府移民。”
    叶盛苦笑:“陛下,想清洗倭寇,要先在长江口打硬仗啊,或打或招降,才能荡清福建外的倭寇呀。”
    没错,在家门口都打不过倭寇,到了深海上,拿什么打?
    朱祁钰看向冯孝:“去把老太傅请来,宣金忠过来。”
    江南士绅都被搞定了,倭寇还有什么难的?
    金忠就在宫里,戍卫皇帝呢。
    他最先到。
    朱祁钰问他:“倭寇事,处置得如何了?”
    “回皇爷,在南、淮士绅中,共有177家和倭寇有联系,只有三家逃走,其余皆被厂卫控制,皆已抄家。”
    “如今长江口的倭寇,招降十一万人。”
    “但根据倭寇供述,在长江外,有三十余万,盘踞在各岛之上,招降难度很大。”
    朱祁钰皱眉:“倭寇这么多吗?”
    别忘了,景泰十年就抓了一批了,就十几万了,难道倭寇六十多万人?不能吧?
    “皇爷,本来倭寇确实没这么多人,但厂卫动静太大了,很多士绅流亡海外,才导致数额庞大。”
    金忠回禀:“而且,我国船支在海上,运送交趾的船队,被打劫一批,导致倭寇人数暴增。”
    “但奴婢估摸着,可战的倭寇不超过十万人,藏身哪里暂时还未知。”
    “只要能拿到他们的航线,我明军有希望全歼其人。”
    对大明水师别抱有太大信心。
    朱祁钰心知肚明,看向叶盛。
    “微臣以为,可整编倭寇俘虏,编入水师之中,我军尚弱,不能和倭寇决战,可徐徐找到倭寇的老巢,一点点剿灭。”
    叶盛比较保守,毕竟他对水师没什么信心。
    正说着呢,胡濙姗姗来迟。
    “陛下,进士榜送来了。”胡濙十分激动。
    整场会试尘埃落定后,才送到南京来。
    “状元是谁?”叶盛问。
    “刘健。”胡濙笑道。
    “可是薛敬轩的高徒?”
    叶盛也认识这个刘健,但不是什么好名声,此人被皇帝训斥一顿,打发去西北当了两年的吏员,不然早就高中了。
    朱祁钰忍俊不禁,刘健没少被他收拾。
    倒也长进,考个状元出来。
    “把他的文章呈上来,朕看看。”朱祁钰没看名次,先看刘健的文章,是不是作弊了。
    “陛下,这刘健的文章可是真才实学,您把他外放两年,真的没少长进。”胡濙打趣。
    叶盛抚须而笑,拿过来榜单,细看名录。
    “咦?陛下,这张敷华也名列前茅,您对他的教育看来是有效果的呀。”
    叶盛大笑,颇为怀念在京师的日子。
    “哼,浪子回头金不换。”
    “叶卿,你看看他的卷子,再看看他殿试的记录,别是作弊来的成绩吧?”
    朱祁钰嗤笑:“这刘健的文章,文采差了几许,遣词造句多少有些揉揉造作,朕看着没有状元之才。”
    胡濙翻个白眼,您就硬挑毛病吧?
    这篇策论写的非常漂亮。
    “对策倒是行之有效的。”胡濙回答。
    “是吗?没看出来。”
    其实,在会试结束后,内阁就抄录了一份卷子,送来了,他朱祁钰都看过了,就是嘴硬不愿意承认刘健优秀。
    “朕看闵珪的卷面,比他俩的都好。”
    朱祁钰道:“多亏了李东阳生病,不然他刘健可不是李东阳的对手。”
    众所周知,李东阳是您的心头好。
    但您也别这么偏心呀,刘健也很不错的。
    “别让刘健和张敷华在中枢闲着,让他俩去最忙的地方做事,别养在翰林院里。”
    皇帝越用谁,说明越看好谁。
    朱祁钰要磨砺刘健,刘健这个人,能力卓着,但性格弱点也很大,不好好打磨,日后也未必能大放异彩。
    “叶卿,刚才说什么来着?”朱祁钰放下名录,说回正事。
    叶卿也放下试卷,他先看名录,后看试卷。
    跟胡濙复述一遍。
    胡濙微微皱眉:“陛下,现在不是动兵的时候啊,水师尚且未成建制,如何就贸然征战呢?还是以抚为主,尽量招抚。”
    “叶卿的意思是,开发宝州府,将百姓移到宝州府去,缓解内地人口压力。”
    胡濙不知道哪个是宝州府,说是小琉球改的。
    “陛下,开发宝州府是好事。”
    “但海军怕是难以为继,老臣的意思是,还是先操练海军,让新水师熟悉海洋,再派人招抚倭寇。”
    胡濙道:“与其战争,不如花钱买和平。”
    这话朱祁钰不喜欢听。
    “陛下勿恼,只要这些人上了陆地,还不是咱们说了算的?想杀就杀。”
    “再说了,先把沿海的诸岛收回来,在上面驻军,多设炮台,再操练步军、水师盘踞其上。”
    “海上小道星罗棋布,只要全部被我明军占据,以陆地为依托,大明水师还是可以一战的。”
    胡濙觉得诏安是最好最快的办法。
    “再让龚永吉派人出使倭国,和倭国建立联系,勒令倭国管好百姓,不许入明为盗。”
    朱祁钰想打一仗。
    胡濙却认为,没必要打仗,诏安即可。
    “那就请老太傅来主持此事吧。”朱祁钰懒得管了。
    “老臣遵旨。”
    这等没皮没脸的事情,皇帝不乐意做,胡濙只能负担下来。
    其实,招降倭寇,算不得什么羞耻的事情。
    奈何皇帝口气太大,扬言灭了所有倭寇,这都一年多了,水师砸进去海量的银子,却还不成建制。
    想建成大规模水师,需要十年之力。
    现在比不得永乐朝啊,永乐朝是有元朝的老底子在,而且太祖皇帝建国时水师就是举世无敌。
    景泰朝,是从无到有的建设。
    能在一年时间,建造六艘宝船,已经看出大明底蕴恐怖了。
    其实,按照朱祁钰的构想,是不想收容倭寇入军的,会带坏水师的风气。
    问题是大明确实没有水上实战型人才,只能用倭寇,迫不得已。
    “宝州府不比交趾,交趾开发了上千年。”
    “而宝州府还是原始状态,移入士绅肯定不行。”
    “可把佃户先移过去,朝廷设立知府管辖。”
    “荡清倭寇后,澎湖可多多移民,毕竟澎湖是被我中原经营多年,有充足的田亩自给自足。”
    “用澎湖挟制宝州府,这样宝州府就不会丢掉了。”
    胡濙谏言道:“陛下,还是往交趾移民最好,交趾往西,土地无边无际,只是缺乏开发而已。”
    “朝廷运过去大批农具,足够开发交趾荒地了。”
    朱祁钰却止住胡濙话头:“老太傅,一到雨季,大明就和交趾断了通信,一旦移民过多,造反该怎么办?”
    胡濙皱眉,皇帝不是担心百姓造反。
    而是担心朱英、王伟这样掌兵权的人造反。
    “陛下既不放心,就不该全部用江南士绅填充交趾。”
    胡濙道:“陛下可用口音不一样的人填充交趾,制造地区矛盾、口音矛盾,中枢自然稳如泰山了。”
    朱祁钰凝眉:“开发森林,需要人把力气往一块使,而不是互相拆台,那样的话,交趾就会陷入无休止的内耗之中。”
    “陛下,天下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情。”
    “您既然要解放江南,打断江南可能造成的垄断地位,就得相信交趾,相信朱英。”
    “而非犹犹豫豫,这不是您的治国之道呀。”
    如此冒犯的话,也就胡濙敢说。
    朱祁钰叹了口气:“是朕想多了,等雨季过去,就大规模移民过去。”
    “朕会催促各铁厂,大规模打造农具。”
    “再派入兵卒入交。”
    “原广西军解散,让欧信去做总兵,朕放心朱英、夏埙。”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是皇帝的用人之道。
    “陛下圣明。”
    胡濙脸上露出笑容:“江南不需要士族抱团群暖,但交趾却需要明人抱团群暖而开拓新地。”
    “所以陛下强制移民,老臣并未阻止。”
    “甚至朝中多有劝谏之疏,皆被老臣挡了回去。”
    “盖因交趾确实需要江南人去开拓,论这天下人,对种植、做官、经济、商业如此精通的人,江南人居首。”
    “老臣以为,开拓交趾,只有江南人才能做。”
    “江南人又擅长抱团群暖,又有文化,懂经义知礼仪,懂得忠君报国,开拓之事是最适合的。”
    反正移民也打不断,皇帝一意孤行。
    胡濙捡好听的说呗。
    从交趾说到了朝鲜,又说到了西北。
    “冯公公劝谏陛下是非常对的,您调走范广,谁来拱卫您呀?”
    胡濙皱眉:“陛下,您情系天下,朝野上下的安危皆系您的手上,您绝不能出事。”
    “这是南京,比不得北京安全,您万勿保重龙体,天下才能正常运转。”
    “何况。”
    “西北战事并没有陛下您想的那么严重。”
    “满速儿再厉害,难道还能顶得过我大明一国之力?”
    “寇深为人老辣,若自知不敌,绝不会逞英雄的,他是个老持稳重的人,这也是您当初为何派他去甘肃的原因。”
    “又有神英、范昇、范炅、陶瑾等一班良将辅佐。”
    “就算拿不下吐鲁番,守住哈密,也是绰绰有余的。”
    “而且,王来在吉林,征召了一批又一批生人去西北。”
    “这些生人作战勇猛,悍不畏死,已经衰落的东察合台汗国骑兵,是打不过他们的。”
    朱祁钰把这茬忘了。
    王来真会剥削东北土着,用各种大明商品买他们的人,帮助大明征战。
    “朕只是想尽快攻打东察合台汗国,因为朕的梦境,指引朕说,东察合台汗国的西边有石油。”
    “您该知道,石油多么重要。”
    “大明和交趾被雨季打断来往,只要铺一条沥青路,雨季也能照常通行。”
    “而交趾西边,全是良田,朕需要沥青路,来控制整个中南。”
    “同样的,朕也需要用沥青路来缩短天下的距离。”
    “这天下太大了,只靠驿道,朕觉得难以深层统治。”
    朱祁钰后半句话没说,他想皇权下乡。
    胡濙对皇帝的梦境,绝口不提,而是道:“但寻找沥青也非一日之功,等明年再派范广统兵即可。”
    他预计,明年皇帝就要回銮了。
    朱祁钰却没这么乐观,盐政尚未犁清,江南士绅移了一半,还有倭寇环伺,一年时间未必做得完。
    正说着呢,几个太监搬着托盘,托盘内装着奏疏,送进乾清宫。
    从北京运来的奏疏,会装载轿子里,由太监运进宫中,如从内阁运到司礼监的流程是一样的。
    但这些,都是批完了的奏疏誊写的副本。
    冯孝压低声音:“皇爷,王公公可能有麻烦事了。”
    朱祁钰瞳孔微缩,挥退胡濙、叶盛等人。
    冯孝立刻将几道奏疏双手奉上。
    朱祁钰打开来看,皆是都察院御史弹劾王诚的奏疏。
    主要弹劾王诚姐姐杨娘,两个孙儿王三和王四,此二人在庐州府抢掠良妇为妾,鼓弄军权,鞭笞士卒。
    这些不算什么,穷人乍富,做点荒唐事,最多被训斥一番而已。
    毕竟人家有个好舅爷,王诚,是皇帝最信任的太监。
    但是!
    接下来的内容,气得朱祁钰瞳孔发赤。
    “这上面说的,都是真的吗?冯孝!”朱祁钰陡然爆喝。
    冯孝吓得跪在地上:“皇爷,奴婢不知。”
    朱祁钰又打开其他几本奏疏,奏报大同小异,其中王一夔的奏报,还列举了证据。
    嘭!
    朱祁钰将奏章砸在地上:“朕刚和叶盛吹嘘完,朕收养了天下十七万孤儿,是朕爱民之举!”
    “这才一刻钟啊,就打朕的脸?”
    “他王诚没有香火,是想招两个混蛋当成香火继承吗?”
    “来人,让王诚滚过来!”
    “朕亲自问他!”
    王一夔的奏疏上写着:
    凡经过庐州府的孤儿,先由王三、王四来挑选,颜色好的男孩女孩留下,卖入青楼,赚取银子。
    这两年,共经手孩童71起。
    合肥知县向中枢禀报此事,结果知县被灭口,事后被报病死。
    真正让朱祁钰愤怒的是,一地知县,竟然说死就死了,王诚真就一点都不知道吗?
    为何不报?朕难道没有容人之量吗?缺你那几两银子赏赐吗?
    乾清宫上下,全都匍匐在地。
    发火之后。
    朱祁钰也在沉思,这篓子是谁爆出来的?
    是在京师的于谦?
    还是江南的士绅呢?
    不像是于谦,于谦若知道,不可能忍这么久。
    若是江南士绅的反击,这只是开胃菜,后面会有大动作。
    “传旨,调毛胜去掌安徽军,抓捕王诚的外甥孙!”朱祁钰没有袒护,而是最快做出决策。
    “皇爷,此事是小,您的安危是大呀。”冯孝劝谏。
    朱祁钰目光闪烁:“这奏疏既然送到南京来,就说明内阁没法批,也不敢处置。”
    “而朕用太监掌兵,本就让朝臣不满,不论文官还是勋臣,都不满太监掌兵。”
    “此案爆出来,不是冲王诚来的,是冲朕来的。”
    “把王诚宣回来,兵权给毛胜。”
    “去办。”
    之所以选毛胜,因为毛胜和他是姻亲,一荣俱荣。
    安徽军关乎着皇帝西门户,非常重要。
    王诚真是干什么都不行,吃白饭第一名,连两个狗崽子都管不好,还能管住十几万大军?
    “奴婢遵旨。”
    冯孝咽了口唾沫:“皇爷,怕是后面还有……”
    有小太监急匆匆跑进来。
    “皇爷,宋伟送来消息。”
    冯孝检查后,双手奉上。
    朱祁钰接过来,皱眉御览,猛地瞳孔一缩:“好个扬州府啊,原来是你们啊!”
    宋伟清查盐政,杀了扬州诸多盐商,积极生产食盐,缓解北方用盐危机的时候。
    爆发了养济院瘦马案。
    扬州府,扬州知县桂怡请宋伟代为上疏,曝出扬州瘦马内幕。
    所谓扬州瘦马。
    因为盐商汇聚扬州,以运河为基,批量制造富商,而富商有了钱就想找些好看、有才艺还听话的女人。
    瘦马行业就应运而生。
    经营者会买些长相好看的女孩,进行专业训练,培养各种才艺,待女孩长成后,按照一等、二等卖给社会各个阶层。
    而盐商家中皆养瘦马,并以此攀比、为荣。
    皇帝初到南京,就有官员进献瘦马,被朱祁钰贬谪,并施以鞭刑,方才终止进献美人之风。
    但瘦马,早就形成了产业链。
    皇帝不喜欢,富商喜欢,达官显贵喜欢啊。
    然而!
    从景泰八年开始,皇帝实行新政,对民间进行改革,尤其是大规模移民,荡清天下流民,导致瘦马行业,买不到可购买的女孩。
    景泰九年,皇帝下旨,将天下孤儿送入京师养着。
    这就绝了瘦马的路。
    景泰十年,因为瘦马稀缺,一匹一等瘦马炒到十万两银子。
    要知道,景泰年间,五两银子足够一家七到八口过上一年小康生活,日子富足。
    一匹瘦马,就价值十万两银子!
    可见江南之富。
    奈何女孩难寻。
    他们就动了人贩子的心思,四处偷女孩。
    但各地都在搞移民,各地督抚为了政绩,犯罪就移民,导致人贩子也被抓了,这条路走不通。
    他们就想办法,花钱打通关节,从各地养济院做手脚,把颜色好的女孩留下来,再花钱买通宫里的太监,将这个孤女除名。
    有的地方官员不敢参与,他们就收买船老大,就说这女孩途中死了,或者女孩调皮掉江里了。
    本来扬州瘦马,只在原南直隶挑女孩。
    皇帝征召孤儿入京,他们反倒能挑天下好看的女孩。
    正因为瘦马是暴利行业,长江两岸,皆有商贾在驯养瘦马。
    当然了。
    皇帝大搞移民,导致青楼生意也不景气了,青楼也走这条路购买女孩,花费比以前更少,却能随便挑女孩,青楼又火爆起来。
    “哈哈哈!”
    朱祁钰垂下手,哈哈大笑,笑声森冷至极:“原来是朕,在助纣为虐啊!”
    “朕以为是收养天下婴孩,给孩子们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却不知,是朕害了她们啊!”
    “朕不来南京,都不知道人心之恶!”
    “朕以为朝堂上,已经是人吃人了,却不知道这江南,比人吃人还厉害,是兽吃人!”
    “而这些禽兽,却披着人皮,伪装成人。”
    “他们欺骗朕,欺骗天下,欺世盗名!”
    “除了这桂怡,这么多年为何无人禀报此事?难道满朝忠贞之士,都不如一介知县吗?”
    “陈舞阳在哪?”
    冯孝跪伏在地:“回皇爷,陈舞阳在常州府。”
    “调陈舞阳去扬州。”
    “给朕查,这扬州瘦马,到底是谁培养出来的!”
    “整个环节的人,有多少抓多少!”
    “可误杀,但绝不可放过一个!”
    “朕废了教坊司,想让妇人不受其苦,但朕是低估了禽兽的坏心思!”
    “所有瘦马环节内的人,男人凌迟,女人充入青楼,男婴、女婴不许放过,皆掷杀!尸体不许掩埋,喂养牲口!或丢入海中!”
    “再传旨!”
    “各地官员谁在包庇这瘦马行业的人?一概夺职,妻女充入青楼,其家男丁充入奴隶,永不赦!”
    “再传旨!”
    “天下官员,何人买过瘦马?”
    “皆罚俸一年,若有再犯,都回去种地吧,不要在朝廷上恶心朕,再把这些人编纂成名录,问问他们,你们女儿被驯成瘦马,你们心中是何感想?给朕写出来,送到朕手里!朕要看!”
    “再传旨!”
    “天下商人,何人买过瘦马?”
    “其家罚银十万两,妇人放归。”
    “再传旨!”
    “勒令天下官员自省,都读的什么圣贤书?圣贤书教导你们,残害生灵吗?孔圣老人家看着你们呢!”
    “再传旨!”
    “令五法司,派人调查天下各地养济院,所有人员,在职期间是否有违规之迹,若有,按大明律处,若无则调入北京养济院,天下养济院,裁撤!不再设!”
    “再传旨!”
    “调东厂,去查举报书中所有经手的人员,包括养济院人、船夫、地方吏员等等,一经查明,男丁诛杀,妻女充入青楼,永为贱籍!”
    “再传旨!”
    “宫中的太监,凡参与者,立刻诛杀,凌迟!”
    “再传旨!”
    “所有涉事青楼,参与者皆诛九族!青楼妇人皆充入教坊司,并解救所有女孩。若有幕后主使,皆查明,皆诛杀!”
    “再传旨!”
    “江南所有青楼,停止营业,金忠呢?让金忠去一家一家查,这青楼究竟是谁在背后支持的?这楼中的妇人是从哪来的?若有违大明律之处,皆按大明律惩处,绝不姑息一人!”
    “再传旨!”
    “令五法司派人来江南,给朕查!朕要知道真相,谁敢骗朕,朕就诛谁九族!包括五法司所有官吏,别把朕的话当放屁,查不清楚,朕就让你们都陪葬!”
    冯孝跪伏在地,皇帝是真的怒了。
    一口气传出这么多道圣旨。
    朱祁钰眸中含怒,这是盐商的第二招。
    朕接下了!
    离间朕和王诚,想让朕丢了安徽的兵权吗?
    还是以为,区区此事,就能让朕丢了天下人心?
    冯孝惊恐。
    皇帝又要炮制大案了。
    查瘦马,就会查出更多的士绅,更多的官员。
    那么,皇帝的目标是谁呢?
    冯孝没琢磨明白,皇帝肯定暗藏深意。
    “皇爷……”
    “去传旨!”朱祁钰不听劝谏。
    冯孝无奈,只能去请老太傅,看看胡濙有没有办法。
    胡濙闻听此事经过,微微皱眉:“当查!”
    他比宫中太监看得通透。
    这是盐商给皇帝出难题,威胁皇帝停手查盐商呢,可皇帝是受胁迫的人吗?
    一定要查,不止要查,还要彻查。
    让这些在背后鼓舌的盐商,一个都跑不了。
    “老太傅,这是南京,若宫中出点问题,可就完了。”卢泓急得不行,他担心的是惩处太监,让宫中伺候的人兔死狐悲。
    别忘了,宫中的宫娥,都是天下官员的女儿,倘若其父兄犯罪,在皇帝尚不知情的情况下,她们会不会铤而走险呢?
    “怎么出问题?陛下惩处几个太监,就能出问题了?”
    胡濙知道,卢泓担心太监不忠心,会心中戚戚,担心自己的事发了,被皇帝惩处。
    太监都贪财,尤其在乾清宫伺候的,可谓是权倾朝野,钱财都是极多的。
    若皇帝惩处了涉事太监,难免会离心离德,这是人之常情。
    但因此而谋害皇帝,恐怕不敢吧?
    “老太傅呀,这是在南京啊,带来的太监就这些,难以调换。”
    卢泓压低声音:“而且,宫中关系盘根错节,宫里和宫外,都是通着的,若是有人行大不韪之举,可怎么办呀?”
    “陛下怎么说?”胡濙皱眉。
    若不惩处太监,那么太监会更加嚣张,以后怕是连皇帝都难以抑制了。
    除非皇帝心狠,清洗掉所有太监。
    那么,他最信任的几个太监,都得死,因为宫中的关系,是以他们为首的。
    “皇爷正在气头上,谁也不敢劝啊。”
    卢泓也贪财,但他是皇帝身边的人,非常清楚,若皇帝没了,他就会立刻失势。
    “唉,老夫入宫一趟吧。”
    路上,胡濙在思考,该不该劝谏呢?
    皇帝做事越来越不循章法,皇权在手,已经不听任何人的,是否该给他一个教训?
    吃点苦头,才能听话。
    进了乾清宫。
    皇帝正在看奏章,面沉似水,一看就是在生闷气。
    “参见陛下。”胡濙行礼。
    朱祁钰抬起眼皮子:“老太傅怎么来了?”
    “陛下连下十道圣旨,老臣不得不来。”
    “老太傅是劝朕的?”
    朱祁钰眯起眼睛。
    胡濙叹了口气:“老臣也不想劝,但您过于激烈,老臣担心物极必反,对您有伤害。”
    “是太监的事?”
    朱祁钰瞟了眼卢泓,嗤笑道:“家奴而已,难道还能反天不成?”
    “陛下,大意失荆州。”胡濙提点他。
    “朕知道,但家奴再不治,怕是连朕的话都不听了。”
    朱祁钰道:“朕对人好,但有的人,不吃好,就喜欢被鞭子笞打,朕有什么办法?”
    “干脆就成全他们,也让他们知道,这宫里谁是主子。”
    胡濙也不劝了,低头不语。
    皇帝大意了,人大意就会犯错,犯错多了,就会自己摔跟头的。
    得让皇帝知道疼,别总用炽烈的皇权去伤人,这样只会引起天下人的反感。
    这也是重要的一课,得让皇帝自己体验。
    “老太傅对此事怎么看?”朱祁钰问。
    “只是扬州的乱象罢了。”
    朱祁钰点了点一本奏疏,冯孝拿给胡濙看。
    这是御史弹劾王诚的奏疏。
    “看来此案是冲着圣上来的呀。”胡濙看得通透。
    “您说下一步棋,是什么?安徽造反吗?”朱祁钰笑了起来。
    胡濙竟也笑了。
    一个棋手,下一步棋若被对方看透了,那么就会失去先机,根本不可能赢了。
    “陛下,未必只有安徽造反。”
    胡濙却看到了江西。
    江西被金忠折腾惨了,若说心里没恨,那绝对是假的。
    而且,金忠、杨信等人离开得匆匆,导致清洗并未彻底完成,很有可能会被利用。
    “江西若反了,湖南、广东、广西也不会消停的。”
    朱祁钰嗤笑:“交趾又要和内地断了联系,马上也会造反的。”
    “这么一来,整个南方就乱了。”
    可是,皇帝还有心乐。
    “陛下圣明,若都出来造反,反而是好事。”胡濙也在笑。
    若地方乱了,南京反而安全了。
    最让他担心的是皇帝的安危,而不是地方的安危,地方就算乱,也不会有大乱。
    各地都有督抚,哪个是蠢货?
    方瑛还没走呢,方瑛在,两广就乱不起来。
    马瑾,可不是庸才,那是被强势的金忠压着,真论实干、政绩、打仗,马瑾都比金忠强上许多。
    而安徽督抚,是王竑啊。
    王竑在江南有个响亮的名头,王砍头。
    浙江纵然石璞有点弱,还有张固、胡豅镇着呢,胡濙对儿子可太有信心了。
    “看着吧。”
    圣旨要送去内阁,由内阁再发出来。
    与此同时,一道道密旨,从南京发出,送去山东、河南、热河,最远的一封是送去朝鲜的。
    而在交趾。
    移民的安置有条不紊,朱英的强权,让广西军都觉得恐惧。
    朱英可不是方瑛,亲近兵卒。
    朱英向来倨傲无比,他只认法度,他建立的规矩,违反就杀,不管你是谁。
    他到交趾半年时间,杀了上千人。
    也因杀人引发了七场叛乱,都被朱英荡平了。
    强权之下,变成朱英在交趾,一言九鼎。
    御史弹劾朱英有自立之嫌,中枢却不置可否,任由御史弹劾,也任由朱英折腾,只要交趾安稳即可。
    郝暄从金边回来,他是雨季去的,雨季回来的,在水里泡着,回到驩州就病倒了,染上了重病。
    他从柬埔寨买来42万奴隶,活着到交趾的只有37万,5万人因为雨季行走,各种原因死在路上了。
    朱英组织人,把奴隶分发下去。
    因为雨季,道路泥泞难行,有奴隶逃亡。
    新移民第一次过这样的雨季,很多人得病,好在中枢提前囤积的药材足够多,否则交趾二百万人,怕是要锐减一半。
    但也有几万人死亡。
    这就促使新移民开始研读医术,如何防范交趾的疾病、防范蚊虫等等。
    夏埙也在雨季来临之前,收复占城全境,到达最南端。
    整个交趾省,算是彻底成型了。
    分派驻兵后,他也病倒了。
    主要是不适应气候,他写信给朱英,想调回北部去,这天气太热了,他受不了。
    而朱英也受不了啊。
    朱英在山东呆了三年,过惯了北人的生活,结果到了这么热的地方,天天脑袋嗡嗡直响,他都怀疑自己肯定不长寿。
    秦纮刚到交州,就病倒了。
    也因为受不了这块的炎热。
    到了雨季就不停下暴雨,导致疫病频发。
    “这鬼地方。”
    朱英只能死撑,皇帝连南京都嫌热,来交趾试试。
    和内地断消息之前。
    朱英收到皇帝的亲笔信,说要往交趾移一千万人口,并让他做好向西开拓,多买奴隶,把森林挖空,变成耕地。
    并给交趾拨了一笔钱,用来购买奴隶用的。
    “这鬼天气,根本没法劳作。”
    “那些士绅又娇滴滴的,在屋里坐着都嫌热。”
    “只能多多买奴隶了,幸好夏埙没大肆屠杀,将占城人变成奴隶即可,还得用这些人开拓交趾呢。”
    朱英忽然灵光一现:“要是有硝石矿就好了!”
    硝石制冰啊!
    他此刻就怀念冰啊,要是能躺在冰上该有多舒服啊。
    但他并不抱怨皇帝开疆拓土,因为这交趾,本就是汉土,从古至今皆是,被安南人窃占而已,如今收回来,理所应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