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大明宝船
作者:文人鬼   明朝第一航海家最新章节     
    武英殿内,熏香袅袅,与往日颇有不同。
    皇帝朱棣并没有坐在宝座上批阅奏章,而是空手而立。
    “朕还是藩王时,你父亲就跟朕说,‘年过四十,胡须过肚脐,即可登上大宝’,他是怎么看出来的?”
    朱棣询问身边站着的一名青年。
    这名青年与太子朱高炽的年纪相仿。
    他叫袁忠彻,字公达,是鸿胪寺序班。
    鸿胪寺序班隶属于礼部,主要负责各种活动的吉凶仪礼等事。
    袁忠彻的父亲名叫袁珙,曾经是一个相士,经道衍和尚推荐给朱棣,成为燕王府的常客。
    朱棣登基后,封袁珙为太常寺丞,并赐下丰厚的赏赐。
    袁珙年迈,已经很少出入朝堂与皇宫。
    “禀陛下,陛下乃是龙生凤长,身长六尺,面大腰圆,一步能开三尺,可谓龙行虎步。”
    袁忠彻继续解释道:“陛下当年是被年龄所困,还没有长出龙须,没有显现天子之相。
    “如今,陛下胡须长达一尺八寸,真龙天子的面相才最终显现出来。
    “家父,深谙相面之术,阅人无数,自然能看出陛下的天子之相。”
    听着袁忠彻的解释,朱棣不时点点头。
    袁珙的相面之术确实神准无比。
    他不仅预言了朱棣登上皇位的事,还准确地不少朝臣的命运。
    袁忠彻承袭其父袁珙的相术,相面识人也是神准无比。
    当朱棣还是燕王时,宴请北平文武官员,袁忠彻就告诉朱棣,都督宋忠、布政使张昺、都指挥使谢贵等人都是短命之人。
    结果,燕王起兵,这些人就被砍头了,确实是准。
    “你父亲最近身体可好?”朱棣问袁忠彻。
    “多谢陛下关心!家父身体尚好,只是年纪大了,不爱走动了。”
    朱棣看向袁忠彻:“朕听说,你父亲写了一本相术书籍,名为《柳庄相法》。你是否已研读?”
    “回陛下,家父的大作,忠彻是第一个拜读的。”袁忠彻一脸自信,“不敢说倒背如流,但书中的精要,忠彻已经领会十之八九。”
    “那朕倒是要考考你。”朱棣捋了捋长长的胡须,一双小眼睛亮晶晶的。
    “陛下,要怎么考?”袁忠彻微笑着,神色从容而自信。
    “朕的近侍太监郑和,你可认得?”
    袁忠彻抱拳回答:“忠彻自然认得。他是道衍大师的徒弟,他师父道衍与家父是至交。臣与他见过多次,至今印象深刻。”
    “哦?那你告诉朕,他的面相如何?”
    袁忠彻侃侃而谈道:“郑和,身高九尺,腰大十围,眉目分明,耳白过面,齿如编贝,行如虎步,声音洪亮,此乃贵人相。只可惜,他是个太监,否则,必为勋贵。”
    听着袁忠彻的分析,朱棣微微点头。
    郑和确实长得十分英俊,与袁珙的《柳庄相法》一书中所说的贵人面目比较接近。
    “朕想让他领兵,你跟朕说一说,他能否胜任?”
    绕了一圈,朱棣终于转到正题上了。
    袁忠彻回答道:“论才貌、智慧等各方面,在所有内侍中是最出众的,臣观察他的气质、面色极佳,一定可以胜任。”
    朱棣点点头,对身边的太监昌盛道:“给朕传辅国公。”
    从武英殿出来,太监昌盛穿过右顺门,正想要出午门,却遇到了郑海。
    郑海刚从太子的春和宫出来,正要去找朱棣,汇报船厂造船的进度。
    他跟着太监昌盛穿过右顺门,走进武英殿。
    “郑海,朕想问你,下西洋的船只造得怎么样了?”
    见郑海进来,朱棣率先询问郑海有关船只建造的事。
    “陛下,臣此来便是向陛下汇报的,”郑海抱拳禀告道,“下西洋的一号宝船已经建成,臣请陛下登上宝船,参观大明最大、最强的战船。”
    “哦?真的吗?”朱棣龙颜大悦,“好!甚好!”
    扫了一眼郑海,他摸了摸胡子,又道:“郑海,你去给朕传旨,待着视察了宝船,朕要奖赏参与造船的所有人。”
    “是,陛下。那臣这就去船厂。”
    郑海抱拳行礼,退出了武英殿。
    看着郑海离开的背影,朱棣问身旁的袁忠彻:“公达,你给朕说说,郑海的面相,如何?”
    袁忠彻是个机灵人,自然明白朱棣心中的顾虑。
    朱棣并没有使用辅国公的官爵称谓来称呼郑海,而是直呼其名。
    从这个层面来说,朱棣与郑海的关系很好。
    不使用辅国公的称呼,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可能是为了避免给官职给袁忠彻带来压力。
    朱棣并不完全信任郑海,甚至,他对郑海有所提防。
    “回禀陛下,郑海是勋贵之相,可定国安邦。家父曾给他算过一卦……”
    “哦?你父亲给他算过,那卦象如何?”朱棣很好奇。
    袁忠彻拱拱手,回答道:“家父算得一句偈语:‘因海而亡,向海而生。’”
    “因海而亡,向海而生。”朱棣轻声默念着。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你能否解释?”朱棣再次看向袁忠彻。
    袁忠彻摇摇头道:“事关天机,臣道法有限,不能破解。请陛下恕罪。”
    “因海而亡,向海而生,”朱棣再次重复着偈语,点点头,又道,“看来他的一生注定是与海有关。”
    袁忠彻默默点头,没有插话。
    “因海而亡,可不可以理解为,他会因为航海而死?”朱棣又问了一句。
    袁忠彻点点头:“臣觉得,有可能,但后一句‘向海而生’,又该如何解释?臣实在不解,无法预测。”
    “那就先不管这些了。”朱棣嘴角的八字须微微上翘,“你陪朕一起去看看郑海所造的宝船。”
    “是,陛下。”袁忠彻抱拳回答。
    ……
    龙江,长江边,停放着一艘巨舰。
    “这……这,这就是宝船?”
    朱棣站在船前,抬头望着高高的船身,满脸惊讶。
    站在朱棣身旁的众人都呆呆的,仰望着高大的船身,无人回应。
    郑海也没有回答朱棣的问题,同样,静静地望着宝船。
    这就是大明宝船!
    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强的木帆船,没有之一。
    郑和回答道:“陛下,这就是宝船,请陛下登船。”
    “好!很好!朕要看看,这宝船到底如何厉害……”
    【注】
    (明)袁忠彻《古今识鉴》卷八:“内侍郑和即三保也……永乐欲通东南夷,上问:‘以三保领兵如何?’
    忠彻对曰:‘三保恣貌才智,内侍中无与比者,臣察其气色诚可任。’遂令统督以往,所至畏服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