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超级舰队
作者:文人鬼   明朝第一航海家最新章节     
    辽阔的蓝天上,白云朵朵。
    蓝天下,江水浩浩荡荡,奔流不息。
    长江岸边,停泊着数十艘木帆船,一眼望不到边。
    从远处看,密密麻麻帆船,形成了一道水上长城,横亘在江面上。
    走到岸边,这才发现这些木帆船有大有小,造型并不相同。
    其中,最大的巨舰长达四十四丈又四尺,宽十八丈,名为“宝船”,意为“入海取宝”。
    站在船前,人小得犹如一只渺小的蚂蚁。
    而巨大的宝船犹如一只巨大的鞋,是一只能搭载上千只蚂蚁的“大鞋”。
    宝船十分巨大,仅上层建筑有四层,九桅十二帆,光船锚就有几千斤重,需要动用两三百人才能启航。
    郑海知道宝船很大,但不知道会这么大。
    他曾到过龙江造船厂很多次,知道宝船的舵杆长达十几米。
    但当看到造好的宝船后,他依旧觉得,很震撼!
    一艘木船能造这么大,在古代堪称奇迹!
    长约150米,宽约60米,这样的木船就算是后世也不多见。
    不是用钢板,只用木材,要造出这个等级的木船,只怕是二十一世纪的造船业都不能轻松完成。
    看到宝船的这种震撼感,无法言喻。
    就像当初郑海第一次看到航空母舰一样,激动得说不出话。
    “郑海,你愣在那里干什么呢?”
    朱棣的喊声从一侧传来。
    郑海回过神,又听到朱棣喊声:“朕要登船了,你不上船吗?”
    跟着朱棣、郑和、袁忠彻等人一起登上宝船,郑海认真地打量着这艘巨舰。
    之前,他将宝船的督造工作交给了郑和,他对宝船的了解并不多。
    宝船高大如楼,甲板上桅杆有九根,有高有低。
    高的桅杆可能有十几二十米,矮的桅杆大概也有个七八米。
    船舱十分巨大,像航母的舱室一般,舱室极多。
    他跟在朱棣与马和的身后,安静地听着郑和的介绍。
    “陛下,宝船上建有宫殿和厅堂,有明有暗。其中,宫殿明面上有五座,暗藏在船舱中的还有七座。有三个厅堂是公开的,还暗藏五个……”
    “为什么还有藏起暗室?”郑海忍不住问了一句。
    郑和微微一笑:“辅国公有所不知,这海上航行世事难料,凶险异常。
    “若是遇到海盗偷袭,这明面上的宫殿与厅堂,很容易被敌人摸清楚。
    “暗藏的宫殿与厅堂可以有效的隐藏我方的人员,必要时可以出其不意地对敌人发动反击……”
    “呵呵呵!辅国公,你怎么连这个都不了解?”朱棣都忍不住嘲笑郑海,“朕,不知叫你来船厂督造吗?这方面竟不如郑和。”
    “回禀陛下,臣确实不太清楚。”
    郑海坦白道:“督造的具体事务,臣交给了臣的义兄,这也是臣推荐义兄为正使的原因。”
    郑海不失时机地夸赞义兄郑和,敢当郑和的陪衬。
    朱棣并不理会郑海,什么也没说,继续沿着船中的过道往里走。
    船舱走廊的墙壁上都经过了一番装饰,雕梁画栋的,很豪华。
    郑海跟着朱棣与郑和走过一条条通道,穿过了无数道门和房间。
    他跟着朱棣身后,听着郑和介绍各个舱室的名称与用途,名目非常多。
    头门、仪门、丹墀(chi)、滴水、官厅、穿堂、后堂、库司……
    还有,藏书与放置文件的专用书房,以及审讯的公廨(xie)等专用舱室。
    “郑和,如果遇到海盗,那该如何应对,船上可有备有兵器?”
    朱棣忽略了郑海的存在,直接向郑和发问。
    “回陛下,宝船上备用20门火炮,船舷两侧有专门的射击孔。这是根据辅国公的要求建造的。”郑和解释完,微笑地看向郑海。
    朱棣对郑和点点头,表示认可。
    郑和继续介绍道:“除此之外,宝船上还驻扎有大批的官兵,而且,船队中有专门的战船,专门用于保护船队。
    “战船上配置了更多的火炮,其中大发贡十门,以及辅国公改造的四十门大佛郎机火炮,碗口铳五十个。
    “此外,还有喷筒、鸟嘴铳、弩箭以及各种兵器……”
    听着郑和的介绍,朱棣不时点头,偶尔看郑海一眼,似乎有赞许之意。
    将火炮搬上战船,这个主意很不错。
    朱棣不禁想起,靖难战争时,郑海率领的那艘战船,几发炮弹就射沉了盛庸率领的水师楼船。
    燕军一战而胜,盛庸的水师不战自溃。
    郑和继续说道:“就算不使用任何火炮,我们的宝船光靠撞击,就能够将海盗的船只撞沉……”
    “哦?竟有这能耐?”朱棣微微诧异。
    “陛下有所不知,这宝船的船板极厚,关键部位的甲板都加厚了,足有一尺多厚。”郑和笑着道,“遇到海盗船,我们的宝船甚至不使用任何武器,直接撞上海盗船,就可以将他们的船只撞毁……”
    “好!这宝船足以令海盗闻风丧胆!”朱棣都情不自禁地夸赞起来。
    “陛下,这宝船不仅不怕撞,而且就是有些舱室撞坏了,导致进水了,宝船也不会沉。”
    “这又是为何?”朱棣很好奇。
    “这多亏了辅国公的建议。”郑和说着,又瞄了郑海一眼。
    朱棣白了郑海一眼:“这跟他有什么关系?”
    郑和解释道:“辅国公改良了水密隔舱,即便船底的舱室进水,船只也不会沉。我们只需将损坏的舱室关闭并密封起来就可以了。”
    水密隔舱技术在唐朝、宋朝时期就有了,只是没有大明这般大量使用。
    在南朝时期编着的《宋书》中,所记载的“八艚舰”,就有关于水密舱的设计。
    除了介绍宝船,郑和还向朱棣介绍了船队中的其他船只。
    除了体型最为庞大的宝船,还有各种配套的船只,如水船、粮船、坐船、马船、战船等。
    水船专门存储和运送淡水;
    粮船是存储和运送粮草及后勤物资的;
    坐船,又称为“战坐船”,是大型战船,用于运兵;
    马船,是兼具水战与运输,是多功能两用船……
    听着郑和滔滔不绝的介绍,朱棣终于下定了决心。
    “郑和,朕命你为,此次下西洋的正使,由你统领整支船队。”
    郑和跪拜谢恩道:“郑和谢陛下,小的一定不辱使命,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务。”
    “好了,你们都退下吧,朕要跟辅国公单独说几句话。”
    朱棣令众人退下,将郑海留下单独谈话。
    “郑海,朕要你跟着郑和一起下西洋,你可愿意?”
    “陛下,臣愿意。”
    朱棣目光灼灼:“你可知道,朕为何要你下西洋?”
    郑海自然知道朱棣的目的,但不能明说。
    “臣不知,请陛下吩咐。”
    “朕,要你追查朱允炆的下落……”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正使郑和、副使郑海、王景弘等奉皇帝朱棣命令,出使西洋。
    船队从苏州刘家港启航,大小船只160多艘,人数超过二万七千人。
    船队抵达福建五虎门后,进行休整,等待冬季风来临,等待正在的启航……
    【注】
    《明史.郑和传》:“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郑)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