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午门灯山大火
作者:文人鬼   明朝第一航海家最新章节     
    “陛下,不好了,午门外的灯山起了大火!”
    太监王彦匆匆跑进奉天殿。
    “王彦,到底怎么回事?”朱棣手拿着奏折,正在阅读,没有抬头。
    北京的午门刚刚修缮完成,是北京宫殿建造中最早完成的建筑之一。
    顶着夏原吉等重臣的反对,朱棣坚持要建造北京都城,打算今后迁都北京。
    如果这次火灾真把刚建成的午门一把火烧没了,那么,身处南京的那些大臣们的反对声可想而知……
    “对了,瞻基不是去午门检查吗?”
    朱棣忽然想到皇太孙朱瞻基。
    太监王彦一脸忧心忡忡:“奴婢担心的就是这个。”
    “他回来没有?”朱棣放下奏折,微微皱眉。
    “奴婢刚问过一些人,他们说,还未见皇太孙回来……”
    “随朕去午门!”朱棣骤然起身,大步走向门口。
    刚出奉天殿大门,朱棣就遇见匆匆赶来的锦衣卫指挥使纪纲。
    纪纲也是前来朱棣禀告午门着火的事情。
    二话不说,朱棣命纪纲立即带领锦衣卫前往午门,查找和保护皇太孙朱瞻基。
    纪纲带领锦衣卫比朱棣先一步前往午门。
    抵达午门时,午门外的大火已经基本扑灭,参与灭火的水龙队与其他官兵正在清理现场。
    原本高达十米的四层鳌山灯棚已经彻底坍塌,只剩下一些较粗的木架还冒着黑烟,灯棚上挂着的花灯与彩带都烧成了灰烬。
    赤红的炭火在黑夜里依旧很刺眼,时不时死灰复燃,冒出一朵朵残存的橙红色火舌。
    救火的官兵提起一桶水,泼向炭火。
    噗一声响,而后,赤红色的炭火发出嗞嗞声,变成黑色的木炭。
    广场上依旧飘荡着一股刺鼻的烧焦味,有烟花的硝烟味,有丝织物的焦味,还混合着油脂与皮革燃烧后的焦味……
    午门的城楼上,一个魁梧的中年人望着广场上的人群,得意道:“这回他死定了!”
    “汉王殿下,你能确定吗?”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同样望向午门外的广场。
    汉王咧嘴笑:“我亲眼见那小子走进灯山中,这么大的火,他必死无疑!”
    “尸体找到了吗?”纪纲问了一句。
    “上百具尸体呢,可不好确定,他们在逐一辨认。”
    “既然如此,那我先下去了,陛下就要到了。”
    “好吧,你先去确认一下也好,”朱高煦嘿嘿笑,“本王不好出面,等父皇到了,我再姗姗而来。”
    午门外,广场上灯笼与火把照亮了黑夜。
    从火场的废墟里搬运出一具具尸体,有男有女,有大人,也有小孩。
    有的尸体被烧得面目全非,但大多数尸体并没有被焚烧的痕迹。
    广场上,哭声一片。
    那些失去亲属的百姓抱着尸体,嚎啕大哭。
    热热闹闹地欢度春节变成了哭天抢地的哭丧,广场上所有的人都心生悲戚。
    一队车马驶出午门,前方开路的太监王彦大声喊道:“陛下驾到!”
    广场上的所有人都连忙跪拜行礼,痛苦声转瞬间就停止了,只能偶尔听到有几声低沉的哽咽声。
    走出马车,朱棣站在车辕上望向广场上摆放的一排排尸体,皱起眉头。
    “怎么死了这么多人?”朱棣厉声询问。
    负责救火的一名官员跪在地上,颤巍巍地回答:“启禀陛下,百姓们前来观看鳌山灯,不知何故,鳌山失火,这才导致……”
    “皇太孙呢?你可见到皇太孙?”朱棣忧心忡忡。
    “皇爷爷,我没事,我在这!”朱瞻基从人群中起身,快步走向朱棣的马车。
    走下马车,朱棣快步走向朱瞻基:“瞻基,朕最怕……”
    “皇爷爷,我……”朱瞻基冲入朱棣的怀里,泣不成声。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朱棣轻声安慰朱瞻基。
    就在朱棣安慰朱瞻基之时,一队人马冲后面赶来。
    为首的一人拉住马匹,大声喊道:“父皇,父皇!听闻午门失火,又听闻父皇来了午门,儿臣当即赶来……”
    瞥了一眼皇帝身边的那个年轻人,汉王朱高煦愣住了,竟惊讶地说不出话。
    就骑坐在马上,他愣愣地盯着皇帝与皇太孙,心中一千个一万个不相信:他……他、他竟然没死!
    “二皇叔,您怎么不下马?”
    皇太孙朱瞻基的话像一支冷箭射中了汉王朱高煦。
    回过神,朱高煦连忙从马上跳下,单膝跪地:“父皇,儿臣来迟,请父皇见谅!”
    “起身吧,都起身!”朱棣叫众人免礼。
    望向广场上那一排排尸体,朱棣哀叹一声:“是朕对不起百姓,都去做事吧。”
    朱棣叫负责灭火的官员与朱瞻基等人一起登上午门的城楼,吩咐其他官兵处理善后事宜。
    从负责灭火的官员嘴里,朱棣得知是灯山失火导致这场灾难。
    这场大火,死伤的人很多,但只有少部分人是直接被大火烧死的,绝大多数死者是死于火灾引发的踩踏以及吸入大量烟气而导致的窒息。
    “皇爷爷,孙儿认为,应该好好调查……”
    “父皇,此等火灾伤亡甚重,若不是人为,必是天罚!”汉王朱高煦打断了朱瞻基的话,“儿臣,请求父皇派人好好调查!”
    “嗯,”朱棣重重点头,“纪纲,这次火灾,你给朕好好查一查!”
    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双手抱拳行礼:“是,陛下。”
    朱瞻基扫了汉王朱高煦一眼,转头看向朱棣:“皇爷爷,孙儿……”
    “报!”一名官吏快步走上城头,“臣有要事启奏!”
    “什么事?真不是叫你去处理善后事宜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朱棣盯着前来禀报的官吏。
    “陛下,”官吏一脸悲戚,“死于大火的死者中,有一人是,都督同知马旺……”
    “什么!”朱棣愕然,“你说,死者中有一人是马旺?”
    “回禀陛下,正是。”
    皇太孙朱瞻基再次泪流满面:“皇爷爷,他是为了救孙儿,才死的……”
    “父皇,儿臣知道马旺这人,他是徐州人,愿为燕山中卫百户,作战勇猛,屡立战功,”朱高煦声泪俱下,“儿臣请父皇厚葬他,如此猛将死于火灾,儿臣实在觉得可惜!”
    “嗯,朕记得他,确实可惜了!”
    听到朱高煦的话,朱棣也是心生惋惜。
    回到皇宫,朱棣当晚就命人拟旨,命礼部抚恤死于午门灯山大火的百姓,发放大明宝钞与布匹。
    对于都督同知马旺的死,朱棣派官员前往马旺家中祭奠,命礼部派专人负责马旺的丧葬。
    等众人都退下后,皇太孙朱瞻基亲自向朱棣禀报:“皇爷爷,孙儿觉得,这次火灾是有人故意为之……”
    “瞻基,你可有怀疑的人选?”朱棣询问。
    瞥了一眼旁边的汉王朱高煦,朱瞻基摇摇头。
    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快步走入大殿:“陛下,火灾的原因已经查明……”
    【注】
    《明太宗实录》:“永乐十三年春正月……壬子,夜,午门外,灯山火,有仓促不及避而死者,都督同知马旺预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