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风采更胜昔年
作者:山的那边   我爹除了读书啥都会最新章节     
    “每当桃花开的时候,我都会想念故乡的桃花鸡。”
    此刻,晏珣站在高邮街头的熏烧摊子前,笑眯眯地问:“陈二哥,有桃花鸡吗?”
    “要预订……”陈二忙着手里的活,头也不抬地回答。
    “真可惜啊,我只在高邮停留两日,看来是吃不上了。”晏珣遗憾地叹息。
    “你谁啊?”陈二不经意地抬起头,随即猛地揉眼睛:“晏郎?哦!晏大人?!您什么时候回来的?”
    “低调!低调!”晏珣眨眨眼。
    卖熏烧的陈二忍着激动连连点头:“好!好!桃花鸡是吧?我这就去准备,明天一早给您送去!”
    列祖列宗啊!晏大人回乡特意来吃我的熏烧!
    我要宣传得扬州城都知道!
    晏珣笑着说:“如果有,我明早让人来拿。没有的话,你给我准备蒲包肉、卤猪耳朵。”
    “好!好!”陈二除了叫好,已经不知道说什么。
    都说晏郎做了大官,怎么还跟以前一样好说话?
    晏珣赶赴宁波赴任,从运河乘船南下会途经高邮,抽两日回家乡扫墓是人之常情。
    那年星夜赶科场,还是意气风发少年郎。
    风云变幻,皇帝都换了一个,晏珣已是两朝老臣。
    官船停靠在运河码头,他只带着几个人低调地回家。
    原本被火烧掉的“吉屋”,重新修建之后,他还没有回去看过。
    这里有他和父亲相依为命的回忆,怎么能不回去看一看呢?
    熏烧摊子离小蓬莱茶馆挺近,这日茶馆照例有说书,叫好声传到外面来。
    一场说完,说书人老山嚼着茴香豆、摇着扇子慢悠悠地走出来,迎面看到晏珣。
    老山吓了一跳,茴香豆跳到嗓子眼,噎得他上气不接下气,指着晏珣直发抖。
    晏珣连忙冲上前,重重地捶一下老山的后背,豆子跳出来。
    老山终于喘过气,看着掉在地上的豆子,叹道:“惜呼哉!可惜矣!”
    说完又醒过神,晏珣?
    都说“白天莫说人,晚上莫说鬼”,他刚刚编完晏郎跟神女奔赴蓬莱仙山的故事,就碰到本人?
    晏珣狐疑地看着老山:“你眼珠子都要瞪出来,是不是做了什么对不住我的事?”
    “真的是晏大人?”老山大声喊道,“我没有!我绝对没有瞎编你的故事!更没有说你跟神仙姐姐三生三世。”
    那就是有了。
    晏珣哭笑不得。
    算了,瞧他一把年纪混得那么落魄,只怕胸口碎大石的活也干不了,只能卖下嘴皮子这样子。
    可是,被老山这么一喊,茶馆里的茶客全部被惊动。
    刚刚听完离奇的故事,原主就出现?
    听书的茶客大多是闲人,比如汪家三老爷汪东篱。
    不管故事真假,听个乐呵。
    最重要的是故事的男女主都是俊男美女,把自己代入晏郎的角色,就觉得爽快。
    汪东篱反应迅速,冲出来说:“晏大人到高邮,怎么不告诉我?走!我送你回家!”
    接着又吩咐随从:“拦着些,别让热情的乡亲们惊到晏大人。”
    随从得令,掏出一袋钱,大喊一声:“天上掉钱了!”
    他做起散财童子,往地上撒钱。
    这下,别说茶馆的闲人,连老山都冲在最前面抢赏钱。
    这不是汪家的赏钱,是晏大人的赏钱!
    有晏郎的才气和仙气。
    晏珣跟着汪东篱一路小跑回自家重盖的吉屋,几个随从紧紧跟着。
    徐枚这一次也跟着晏珣南下,见识到这场面既佩服又骄傲!
    不愧是我哥,就是受欢迎。
    我叫晏枚,晏珣是我亲哥……谁赞成?谁反对?
    仓米巷的晏家吉屋占地不大,重建的时候晏家族人、左邻右舍都来帮忙,每个人都可以对外说“晏大人的家是我盖的”。
    虎头和晏老四进城偶尔住在这里,柴米油盐都有。
    汪德渊进京时给晏珣带去钥匙,他回来随时可以住进去。
    一群人呼啦啦地进屋,汪东篱迅速把门关好,喘着气说:“老夫几十年没跑过这么快!还是年轻时那会,一去扬州新市河就被花娘追。”
    晏珣:“……汪叔叔不老。”
    他知道德渊不靠谱是像谁了!
    随从们利索地打扫屋子,搬出椅子请客人坐。
    徐枚笑着给长辈见礼:“汪叔叔,久仰大名。听说您很欣赏我哥哥的画,您真有眼光。”
    汪东篱见徐枚的年纪跟晏珣相仿,惊讶地说:“是阿豹吧?多年不见,你变化真大啊!”
    ……变丑了。
    徐枚汗颜:“我不是阿豹。他在京城做大管事。”
    “你是常欢?不得了!真的认不出!”汪东篱更加惊讶。
    ……变得更丑了。
    徐枚:“……”
    晏珣哈哈笑道:“汪叔叔别逗他,这小子会当真的。他叫徐枚,是名士徐文长的长公子,认我爹做义父。”
    汪东篱摸着胡子,一本正经地说:“原来是徐文长的公子,难怪才气横溢、一表人才。”
    徐枚:……你方才绝对不是这个意思。
    晏家的男子长相出众,他确实没有阿豹和常欢长得好。
    但汪老爷的表情实在太夸张,太打击人。
    汪东篱说笑两句,问起晏珣南下宁波赴任的事、能在高邮住几日,又邀请晏珣去自己家。
    晏珣说:“我跟德渊是兄弟,不跟汪叔叔客气。我回来家里看一看,明日回双河村扫墓,后日就要启程。”
    “这样啊!那我帮你准备祭扫的用品,你再派个人回村里告诉一声,明日一早回去。”汪东篱善意地建议。
    晏珣答应下来,多谢汪东篱的好意。
    去宁波赴任,当然是越快越好。
    毕竟这是开宁波海关的第一年,什么东西都要重头开始。
    当然,晏珣有不为人知的优势,对筹备海贸很有信心。
    汪东篱又说要安排晚宴。
    晏珣连忙婉拒:“不必了!咱们自己人,不用搞这些。一起吃顿便饭,清清静静说说话就好,也别请客人。”
    扬州在应天府治下。
    海瑞制定的官员廉政细则规定,上级官员过来,当地官员不得出城迎接,不得设宴招待。
    何况晏珣只是路过上任,更不敢打扰当地官员。
    晏珣又说:“按海大人的规定,工作餐可以有鸡、鱼、肉,不得有鹅和黄酒。您也别给我准备鹅和酒。”
    “哈哈!咱们是家宴,贤侄也不是应天府治下官员。”汪东篱失笑,“整个应天府的地方官,都在议论这个事。海大人规定得太细,连公文用什么纸都限制。”
    “我跟他是朋友,当然要配合。”晏珣笑了笑。
    汪东篱懂了,原来晏珣跟海瑞是同党。
    看样子,海瑞一时半会还走不了啊!
    两人互相说着别来诸事,又说起还在山东的汪德渊,知道晏珣还有事,汪东篱客套一会儿起身告辞。
    晏珣送客人出门。
    他刚打开门,只见巷子里站了一群人。
    “贤侄,你今晚还是去我家住吧。”汪东篱微妙地笑道。
    我怕乡亲们的热情,你这几个随从招架不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