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大耳贼,你还能再无耻点吗?
作者:猪猪霞1983   三国:鼓动曹操去抢宫殿最新章节     
    回公孙瓒处是不可能了。
    那样等于将这支兵马拱手让人。
    可刘备自己又没地盘。
    突然,刘备想到一个好去处:华城!
    这是徐、豫两州交界的一个县城。
    吕布在投靠袁绍前,曾抢占了华城,暂时栖身。
    现如今,吕布正杀奔徐州而来。
    趁他还未回去,不如趁机夺了他的老巢!
    说干就干。
    刘备当即下令,全速朝华城进发。
    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刘备就占领了华城。
    与此同时。
    吕布也抵达了徐州。
    刚送走猛虎,又来饿狼。
    陶谦看到吕布在外搦战,气得当场吐血,病情进一步加重。
    而吕布也知道,凭自己这点人马,根本打不下徐州城。
    于是敲诈了陶谦一些粮草,就返回了老巢华县。
    结果,等他赶到华县城下的时候。
    愕然发现,他的老巢,被刘备给夺了!
    任凭吕布在城下谩骂,刘备就是不肯露头。
    陈宫皱眉不语。
    现在他有些怀疑。
    从一开始,刘备可能就是在算计吕布!
    只是……
    刘某谋划这么多,引得这么多势力下场角逐。
    难倒就是为了夺吕布的华城县?
    这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吧?
    陈宫表示,有些看不懂刘备的骚操作……
    吕布也实在是没地方去了,便赖在城外不肯走。
    刘备无奈,只得登上城墙,与之相见。
    吕布见到刘备,大骂刘备虚伪。
    “大耳贼!”
    “原来你怂恿我攻打兖州,是为了夺我华城!”
    刘备百口莫辩。
    一开始,他是真没看上华城。
    仅为了一个小县城,就耗费这么大的气力?
    刘备自认还没那么掉价。
    但他抢了吕布的地盘,也是不争的事实。
    黄泥掉进了裤裆里,根本说不清楚!
    无奈之下。
    桃园三兄弟,只好亲自上场,将吕布赶走。
    吕布气到爆炸。
    偷鸡不成蚀把米。
    不仅兖州没拿下,连大本营都丢了。
    没有地方容身的吕布,只好再次返回徐州,继续找陶谦的晦气。
    陶谦听说刘备的骚操作后,气得跳脚大骂。
    “刘大耳无耻匹夫!”
    陶谦再次被气到吐血。
    曹操围城月余,陶谦都没吐过血。
    但在曹操退兵后,却被刘备气得接连两次吐血。
    陶谦自忖,不敢得罪吕布。
    于是安排吕布,暂时在小沛住下。
    吃了亏的陶谦,自然不肯善罢甘休。
    徐州一战,被刘备涮了一顿。
    现在还要替刘备擦屁股,陶谦怒意难平。
    于是,陶谦便派人去找公孙瓒讨要说法。
    毕竟,当初刘备援手之时,打的是公孙瓒的旗号。
    公孙瓒听闻之后,也是愕然不已。
    当初借兵之时,刘备可不是这么说的。
    现在看来,不仅没可能得到徐州,更没有交好陶谦。
    日后借道徐州之事,自然也是无从谈起。
    于是,公孙瓒充当和事老,派人将刘备传来。
    收到消息后,刘备尴尬不已,同时也大感头痛。
    平心而论。
    刘备有些心虚。
    他知道,这次自己做法,确实有些上不得台面。
    至少,从结果来看。
    刘备是受益者,而陶谦和吕布都是利益受损方。
    这陶谦和吕布的损失,都与刘备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要不是过于信任刘备,陶谦也不会损失过半兵力。
    虽然曹操退兵了。
    但陶谦也是元气大伤。
    要知道,惦记徐州的势力,可不在少数。
    甚至说,虽然退了曹操。
    但面临的外部威胁,却是更多了。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在环伺徐州的众诸侯看来,陶谦强占着徐州,就是原罪!
    吕布呢?
    被坑得更惨!
    损兵折将不说,还丢了唯一的栖身之地。
    在公孙瓒这样的旁观者看来。
    很难不去怀疑,是刘备做局,坑了陶、吕。
    刘备自己也是有苦难言。
    毕竟,事实胜于雄辩。
    尽管中间发生了太多的变故……
    但有些事情,是根本说出不清楚的。
    或者说,是不能说的。
    公孙瓒传唤,刘备不想去,但又不敢不去。
    很多事上,他还要仰仗公孙瓒。
    万一陶谦恼羞成怒之下,与吕布联手攻打华县。
    凭刘备的力量,根本守不住!
    届时,还要求助公孙瓒。
    所以,刘备必须赴约。
    幽州刺史府中。
    公孙瓒设宴,陶谦和刘备分坐两侧。
    刘备姿态放得很低。
    刚一来,他就向陶谦表达了歉意。
    不过,不是为吕布的事。
    而是为徐州战事,没帮上太多忙致歉。
    伸手不打笑脸人。
    陶谦明知刘备是在以退为进,但也不好公然发作。
    “那吕布到徐州来,又是怎么回事?!”
    “要不是你夺了吕布的地盘,他怎会来祸害我徐州?”
    陶谦强忍着怒意。
    刘备满脸惭愧之色,连连拱手。
    “陶公误会我了!”
    “我夺吕布地盘是真,但这一切,可都是为了陶公啊!”
    此言一出,陶谦脸都绿了。
    “为我?”
    陶谦被气笑了。
    “大耳贼,你还能再无耻点吗?”
    饶是陶谦素来养气功夫极好,此时也忍不住爆粗口了。
    公孙瓒在一旁听了,也连连摇头。
    刘备这么说,是在公然侮辱陶谦的智商啊!
    “玄德!”
    公孙瓒有些责备地提醒刘备。
    刘备这么说,让他这个和事老的脸上也挂不住。
    这不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嘛!
    听到公孙瓒呵斥,刘备忙解释道:“两位刺史大人,莫急,且听刘备解释。”
    不等两人答话,刘备继续说道:
    “吕布勇猛,世人皆知。”
    “两位刺史,不否认吧?”
    公孙瓒皱眉,有些不悦。
    “玄德,有话直说!”
    他最看不上的,就是刘备总是婆婆妈妈的性子。
    都这会了,就别绕弯子了。
    看不见陶谦的脸色已经铁青了嘛!
    刘备忙拱手称是。
    “我之所以占了华县,就是要逼吕布来徐州!”
    “只有联合吕布,才能抗击曹操!”
    “曹操奸诈,此次虽已退军,但焉知他不会卷土重来?”
    “万一曹操再来,亦或是袁绍、袁术来攻。”
    “敢问陶公,为之奈何?”
    陶谦神情一滞,皱眉不语。
    刘备继续说道:
    “如今陶公居徐州,吕布居小沛,我刘备驻扎华县。”
    “我们三方成掎角之势,守望互助!”
    “不论哪一方有难,另两方都可迅速来援!”
    “如此,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徐州的安全!”
    “陶公,在下可是一片苦心啊!”
    刘备说着,眼中已经隐隐有些泪光了。
    似乎是为自己的不被理解而伤心。
    但实际是,刘备快被自己的急智,感动哭了……
    陶谦神色复杂地看了他一眼,沉默不语。
    公孙瓒愕然不已,怔怔看向刘备。
    咦,好像真是这么回事!
    这么说来,刘备是一片好心?
    人家是在忍辱负重!
    “陶公,你意下如何?”
    公孙瓒看向陶谦。
    陶谦看了眼刘备, 一时难以决断。
    本来,今天他是铆足了劲,要找刘备的晦气。
    可听对方这么一说,似乎……是自己误会了人家啊!
    “玄德说的,可是真心话?”
    陶谦有些狐疑。
    他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
    可一时又说不上来,到底是哪里不对。
    撇开真假不论。
    刘备说的毕竟在理!
    如今的局势,只有三方联手,才能保徐州安稳。
    对此,陶谦心中了然。
    但要说,刘备会这么伟大?
    陶谦是有些怀疑的。
    “句句属实,天地可鉴!”
    刘备深深一躬,语气坚定。
    “啊,这……”
    “玄德,无需如此客气!”
    这倒让陶谦有些不好意思了。
    想起刚才,自己还拿刘备的生理特征取笑,称呼人家为大耳贼。
    此刻,陶谦只觉老脸臊得慌。
    “不怪陶公误会,是在下没有提前与陶公解释此事。”
    “多谢公孙兄长从中斡旋!”
    刘备说着,又是深深一躬。
    此话一语双关。
    既是感谢公孙瓒充当和事老。
    也是在提醒公孙瓒,赶紧和稀泥吧!
    公孙瓒忙伸手将刘备扶起。
    然后他又看向陶谦,正色道:
    “陶公啊,我与玄德乃是同窗。”
    “昔日,我俩在卢公门下学习时,我便知玄德的仁义。”
    “当日他听说徐州危急,便主动请命前去救援。”
    “还向我借了三千兵马。”
    “如此仁义君子,又怎么会坑害你?”
    “我看,此事纯粹是个误会!”
    公孙瓒开始给两人调解。
    陶谦会意。
    眼下局势,已成事实。
    已经不能再追究刘备的对与错了。
    发生的已经发生了,无法改变了。
    现在唯一的正确的选择是联合刘备和吕布,共保徐州!
    想到这,陶谦暗暗叹了口气。
    “玄德,之前是老夫误会你了。”
    “老夫给你赔罪!”
    陶谦能当上一方刺史,自有其过人之处。
    片刻之间,他已经做好了取舍。
    刘备忙抢先一步,搀住陶谦。
    “陶公不必客气!”
    一时间,四手相握,兄弟情深。
    公孙瓒捋须点头,对自己的调解工作,甚为满意。
    陶谦怒气冲冲而来, 一脸便秘而归.
    从幽州归来的刘备,心情很复杂。
    虽然暂时稳住了陶谦。
    也算是有了立足之地。
    但刘备却高兴不起来。
    华县的取得,代价太大。
    现在刘备甚至已经隐隐有些后悔了。
    第一,是招惹了吕布这头饿狼;
    第二,是对自己的仁义之名有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