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招生
作者:西瓜太太呀   惊!我在七零做第一美女外交官最新章节     
    “乡亲们,我也不想拐弯抹角,咱们就打开天窗说亮话。
    我闺女苏西是从黄瓜架屯儿走出去上大学,所以,我打从心里感激你们所有人。
    正因如此,我才愿意拿出我所有的家当去建造这所学校。我希望,这所学校真的可以对你们有帮助。
    首先,所有在本学校读书的人,学费全免,一日三餐,我全包了。大伙儿说怎么样?”
    刘海光一听,脸唰的一下变了颜色。
    他知道苏运河是真真实实为了全村考虑,苏运河这般做,无非是想家长能够让孩子去上学,而不是拦着孩子让他们去地里又或是呆在家里做活。
    可那么多孩子的一日三餐,那是一笔不小的费用,长此以往,岂不是会把苏家彻底拖垮。
    他,还有黄瓜架屯儿不能做如此无耻之事啊。
    【苏运河:谁都别管我,我只想花钱。莫要拦着老子!】
    台下村民们皆是震惊不已,从刘海光家里漏出的消息是最多不收学费,再管上一顿饭,从没有人说一天三顿饭通通免费啊!
    大伙儿你看我,我看你,都有些不敢相信苏运河说的。
    “不相信我?记者同志,记者同志在哪里?”
    省城来的几位记者齐刷刷的举手。
    苏运河微微点头示意:“记者同志都在,你们尽管拍照,把我所说的全都记录下来。
    即便我苏运河砸锅卖铁,去卖血,卖肉,我都要供黄瓜架屯儿的孩子们上学。
    不过,我也有我的条件。我们新西望学校是想为国家培养人才,是想让他们带动黄瓜架屯儿的发展。
    如果,孩子进来了不学习,不服从管教,不思进取,三次警告后即刻开除,永不录用。
    事后,谁若是想攀关系走后门,绝对不可能。大伙儿同意不?”
    刘海光带头呐喊:“同意,必须同意!”
    村民们跟着附和。他们觉得苏运河说的很有道理,万一有那又懒又馋的孩子,整日不学习,到学校混吃混喝,那怎么能行?
    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更何况,一颗老鼠屎可是会坏了一锅汤的。
    记者同志们疯狂拍照,用笔不停的在纸上写写划划。这年头还有苏运河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人,必须宣传啊!
    下一秒:“还有些事情,请我的女儿,你们的老朋友,苏西同志上台为大家讲一下。”
    苏西上台。
    “第一,是学校的老师问题。我们首选是从本村的知青中雇佣。当然,村里有谁读过书,自认为文化水平的也可以参加考试。
    具体工资,我们私下商议。但是,我可以保证大家一定是公平竞争。我们要选出最会教育孩子,最能帮助孩子成长的老师。
    私生活,人品,道德败坏的,一律不录取。
    第二,学校的食堂问题。这个,我是存私心在的。大伙儿也知道,韩桂芳同我家是干亲关系。
    所以,食堂的所有事宜我全都交给韩桂芳同志,包括,食堂人员的招聘和采买。
    当然,韩桂芳会每星期,每月,做汇报,同大伙儿核算食堂的支出。如果,她有贪污的情况出现,我也不会手下留情。
    最后一点,是外村的招生问题。”
    “外村?”
    “他们有啥好事都不想着咱们,咱们管他们做甚?”
    “就是,就是,何必多此一举?”
    ………
    台下村民们议论开了,这一幕,完全在苏西的意料之中。
    她用喇叭大喊:“静一静,静一静。乡亲们,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不易折的道理大伙儿都懂吧?
    我知道,如果外村孩子来了,那么一定会同咱们村的孩子竞争资源。可是,没有竞争,哪来的压力?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即便是不与邻村孩子竞争,那等他们长大了,依然会有更多的竞争挑战在等待着他们。
    而且,我希望大家可以把目光放的长远一些,不要死死盯着自己的小家。少年强,则国强。他们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我衷心的希望,天底下每个孩子都有学可上,有书可读。”
    记者同志与刘海光一同鼓掌,多么优秀,多么大公无私的一家人。
    此刻,苏运河一家的形象无比的伟岸。
    村里们听了都开始反思自己,难不成他们的心胸真的那么狭隘?可他们就是认为,临近村的村民全都是沾黄瓜架屯儿的光。
    有人提出,对待外村的孩子应该给他们少管一顿饭。
    苏西拒绝了。
    她不想因为一顿饭,让外村的孩子遭受到歧视,甚至是所谓的校园暴力。
    既然掏钱的人不答应那他们这些吃白食的人还能说些什么呢?
    大伙儿开始排队给自家的孩子们报名。第二天,邻近村子的孩子也开始来报名。
    而苏西那头开始了老师的筛选。
    苏运河原以为两三个老师就够,奈何苏西是个精益求精的人。她简单计算了下,最少要五位老师。
    其次,他们可能还需要外聘。
    那些知青根本没有什么教学的经验,现在送他们培训,未免有些太晚了。
    只能找一位全能教师到新西望学校当头头,带领“新兵蛋子”们进行实战。